抗戰時期的川陜公路,翻秦嶺走的是國民政府新耗費資金修筑的陳倉道。
鬼子肆虐華北,大量難民西遷。
川陜公路局的汽車票,提前預售二十天的票,也被搶購一空。
川陜兩地很多苦力,組織了拉拉車,填補運力空缺。
這種拉拉車,就像是一個平板車,加了一個木框架,天氣不好的時候可以拉上篷布避雨遮陽。
花了錢,人趟車上就可以到廣元。
可是人力和畜力的拉拉車,速度太慢,從寶雞到廣元,至少需要十幾天的路程。
公路局的汽車要跑到快一些,但是又經常壞在路上。
上不沾天,下不接地,光解決吃的問題,都很麻煩,像冬季下雪,就更麻煩了。
好在這一段公路的土匪,都被川軍出川之前剿完了。
這讓來往的難民,旅客,客商一路都是松弛的神色。
不管是拉拉車還是公路局的汽車,價格都不便宜,法幣都要兩百塊。
有門路的人,都想方設法搭載川軍的軍車,這些車輛一旦壞了,附近兵站都會派出好的車輛施救,而且沿途入住兵站,安全能保障不說,還住的舒適。
出于統一戰線的考慮,秦國梁也希望和國府以及陜西地方勢力搞好關系,只要身家清白的,不管是西安駐軍還是地方勢力擔保,也都愿意順道運輸。
反正返程四川的車輛,大部分都是放空,閑著也是閑著。
到了四川,該怎么審查,那是另外一回事。
這些費勁心思,拿川軍路條的人心急如焚。
一連好些天,路過的川軍車輛都是重載運輸物資。
好不容易等到十幾輛路過的川軍車輛沒有裝滿,都用軍事任務緊急的借口搪塞了。
這么多傷兵,重傷的汽車運輸,輕傷員徒步開進,哪怕在旁晚這個特殊的時間段,頓時吸引了趕往四川這群人的注意力。
浩浩蕩蕩上千人啊。
傷兵師怕被日本特務盯上,驅趕了幾次,都沒有效果。
好像這群人對川軍有種天然的信任。
哪怕晝伏夜行,也愿意跟在川軍身后徒步或者拖著拉拉車進川。
民國時候川陜公路兩側的植被,遠沒有現在秦嶺的樹木充茂。
到處是低矮的灌木,飛機偵查的預設地域,出現了問題,好不容易才找到這個藏身的地方。
王茹煙沒好氣的看著自信滿滿的黑川大佐。
她很想告訴這家伙,你的自信沒有依據。
越過關中平原,跑到秦嶺這個犄角旮旯,就算截獲了川軍的錢,你也帶不回去。
軍統二處在潼關遭遇爆炸的情報已經發過來了,該死的川軍,加上傷兵,足足兩個師的人馬?
可以護送這批資金回四川。
就算能從兩個川軍師手上虎口拔牙,你能過的了關中平原?
難道你準備把黃金和外匯埋起來,等著皇軍大部隊打到這里來取?
看著八百多皇軍精銳,這是真正的勇士。
訓練有素,號令如一,殺人如麻。
折損在秦嶺,太可惜了。
這樣的部隊,攤上這樣一個自大的軍事主官,紙上談兵,簡直倒霉透頂。
川陜公路上雖不像城市一樣車來車往,可是偶爾一個小時,還是能看見公路局的汽車或者人力,蓄力的拉拉車或者車隊經過。
潛伏在這公路周圍,你準備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