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說,我該給賀國光提醒什么?”
“沒必要,薛岳有他自己的考慮,他更熟悉中央軍的套路打法。我們先讓二十兵團打頭陣,中午再出手。從西北方向,對鬼子發起進攻,爭取把板垣打亂套。鬼子兩個半師團,圍繞著臨城東北的山地,打了一個勾。打過穿插戰術的郭軍長覺得他們渾身上下都是破綻,苦于沒有兵力,表面上師團結合處他們防備很森嚴,其實經不起強有力的重兵打穿插的。“
郭勛祺吐槽的電報收的多了,他說他的50軍隊部隊就不該留在安徽。
哪怕新七師到了山東,他手里有一支機動部隊,也能打的鬼子跳腳。
“你的意思,我們配合郭勛祺,鄧錫候,把順著山地迂回的114師團干了?”
“集中優勢兵力,殲敵一部。首先要集中優勢兵力,我們現在南下加上守湖西的孫震部稅梯青師,也才兩萬多人,山上的50軍41軍加起來,能拿出五千人進攻就不錯了。正面進攻,就算是沒有鬼子飛機搗亂,沒有三比一,五比一的兵力,根本掀不起浪花,114師團127步兵旅團,迂回到了山地北面,128步兵旅團,正好在彎道內,鬼子炮兵聯隊又處于兩個師團之間,最好沖著炮兵聯隊去,把鬼子打亂!”
馮天魁一愣,要不是周小山提醒,他都沒注意到,新混編的二十二集團軍抽調的進攻部隊,現在連鬼子一個師團都啃不下來了。
南北兩線同時阻敵,突襲大汶口,傷亡了兩三萬人,就為了創造戰機。
戰機來臨時候。
自己卻不能成為主角了。
這個太難受。
北線羅家烈要繼續阻敵,南線山上的陣地不可能讓給鬼子鋸險而守,鄧錫候和郭勛祺還得盯著鬼子分兵進攻。
不管是鄧錫候的128師,還是孫震的124師,為了增援南線川軍,先后抽調了三個團,本身是丙種師,現在還不滿編。
自己帶的最強的168師,傷亡達到半數,仍然是三個師里最強的。
“沂蒙山上,讓偵查部隊盯著,焦守志南邊不是留著兩個營一千多人,讓他整補到168師?”
“鬼子沒有從沂蒙山迂回和偷襲的意圖,兩個營一千七百多人可以抽調,其實我讓他們南移就是這個打算。但是軍座,我們此戰的定位必須要明確,就是給薛岳幫場子的,總的留點弟兄作為重建66師和168師打的種子!”
不能成為戰場的主角,馮天魁有些無奈,他發現自己如同做了截肢手術的人,以為自己的傷亡的手足都是完好的。
戰爭打到這個份上。
考驗的不僅是雙方的意志力,指揮員心態也很重要。
擺正了心態,戰局遇到了困難,也能很快調整。
“小山,124師全軍南下,湖東不守了嗎?”
“我給張自忠送去一個通訊聯絡官,只要鬼子27步兵旅團不渡過湖,就不用管他們,一旦渡湖,59軍和李家鈺一部就對他們發起進攻。對峙的局面是最好的,二十兵團跟我們聯合擊潰了南線,說不定能震懾住北線日軍,湖東的鬼子要不想等著被我們消滅,肯定不戰而退。”
“日本人怕不會讓我們如意!”
“混在我們66軍隊隊伍里,鬼子未必知道124師南下,再說,124師留了一千人在微山湖西岸,我們的偵察兵也不是吃素的,鬼子有那個意圖,這一千人控制地雷陣,依托地道,也能讓鬼子這個旅團吃個大虧。就算剩下的鬼子沖到太湖西岸,不管是對上我們還是北上夾擊66師,滕縣這么多地道和工事,他們也掀不起什么浪花。”
每次大戰前,馮天魁都習慣跟周小山深談一次。
表面上孫震是二十二集團軍副總司令。
劉湘肯定會讓馮天魁全權指揮對日攻擊。
跟周小山交流作戰思路,不僅可以把周小山藏起來,在應變時候,他也能心領神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