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決定成敗。
川軍郭勛祺,馮天魁,孫震,鄧錫候四個派系的兵力混編。
加上扣下來的中央軍警衛。
人員編制,分工,武器檢查,彈藥清點,就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
謹慎的周小山,親力親為,帶著特務營羅亮所部,去分散在各坑道的連隊,清點彈藥消耗,結果就讓鄧錫候和郭勛祺有些哭笑不得。
這場仗從一開始,基層的團和營都在喊著彈藥不足。
歸根結底是他們窮慣了。
根本沒想過,川軍在滕縣儲備了天量的彈藥以及機槍槍管等配件。
尤其是二十二集團軍的老兵,在山東吃盡了沒有彈藥和補給的苦頭。
憶苦思甜,拿人命換彈藥的事情見多了。
猛的以來隨便打。
太不習慣了。
把彈藥都藏在陣地上。
剩下的三千多人,平均每人還能拿出八百發子彈以上的儲備。
都是四川出來的兵。
同在川軍的旗幟下抗戰,郭勛祺的模范師從來沒有那么慘過,但是當兵都是窮人。
人家127師會過日子,咱144師也不該打腫臉充胖子。
萬一彈藥不夠怎么辦,他們也跟著藏。
只剩下不明就里的郭勛祺,鄧錫候不停的往陣地上送彈藥。
馮天魁不知道情況,帶兵南下增援的時候,又送了一批彈藥過來。
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山上的川軍再堅守三天都未必打的完,撤下去時候,也不一定可以把彈藥帶走。
“鄧司令,郭軍長,我們離總攻還有幾個小時,既然彈藥這么多,我們也干脆點,組織佯攻火力,分成幾個點,不停的轉移進攻方向,鬼子不是喜歡給我們布置陷阱嗎?讓他布置,我們就打他的一線防御陣地,攻破就轉移,讓后讓他們的二線三線部隊,跟著我們轉移!”
清點彈藥,看著這么多彈藥冒出來,甚至很多輕重機槍儲備的槍管也冒出來,可以更換修復打壞的機槍。
這些都是士兵們用來應付鬼子最后猛攻的底氣。
鄧錫候和郭勛祺又好氣又好笑。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兩人還在有些尷尬的時候,突然聽見周小山這建議。
郭勛祺猛的一排腦袋。
“我早該這樣打了,鬼子既然對我們的穿插戰術,有了防備,我們就直接打擊他的一線陣地,調動他二三線的防御跟著疲于奔命!”
“這群該死的混蛋,打到這個份上,還藏彈藥,要是明天雨停了,我們需要緊急轉移,陣地上的彈藥帶不走,豈不是白白便宜了鬼子!”
鄧錫候說完,孫震也認為這事可行。
“中央軍也在拼命,不管是臨城方向還是嶧城方向,攻勢一直沒有停止,第18師團為了應付來自三面的進攻,幾乎把所屬的所有火炮都掉到東西兩側去了,我們可以避開3公里射程的小口徑炮群。集中火力,殺傷對手的一線防御陣地,這幾個時間,甚至可以打垮對手的防御體系,到了總攻的時候,我看他們拿什么兵來應對我們穿插!”
幾個人一合計,說干就干。
不過了,不管是負責防御陣地的部隊,傷員,還是參與進攻的中央軍,川軍,還是周小山帶來的特務營精銳。
分成了六個火力組,全部進入一線陣地。
對著鬼子一線的防御,進行狠揍。
還別說,川軍分成六個突破口這么一響槍。
輕重機槍,擲彈筒和部分迫擊炮和九二式步兵炮一起對著鬼子一個防御點狠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