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細問,這封密電透露的信息實在太多。
封萍知道戰績彪炳的66軍也是黨領導的隊伍,馮天魁也是自己同志。
無上的光榮,喜形于色。
她明顯更合適做八路軍,換了一身軍裝以后,能感覺比在66軍時候更快樂。
想起封萍當初中了好幾發子彈,奄奄一息,回到沂蒙山根據地也臉色蒼白。
時間治愈了身體傷痕,現在又張牙舞爪,活蹦亂跳的,真好。
心里傷痕缺不是那么容易治愈的。
66軍軍部被鬼子一百多架飛機盯著轟炸,連受傷后的飛機都自殺式攻擊。
損失太慘了,軍部三十多名熟悉的大學生軍官,軍部官兵加上168師回援的一千多將士,跟著馮天魁,劉湘一起走了。
周小山每逢想起這一幕,憋悶的回不過氣來。
算了,過去的已經過去,一切都要向前看。
山東的情況很復雜,谷良民大汶口一仗打完,就不想干軍伍了,韓復榘被槍決,孫桐宣沒了靠山,手下部隊連軍餉都沒著落,二十兵團順手接收了魯南之戰以后,他手里的殘兵。
跟多的軍官和士兵,不愿意進入國軍序列,逃回了山東。
或者落草。
或者就地組織抗日抵抗力量。
山東當地逃走的縣長數量雖然多,留下來的也多。
魯南之戰過后,徐州八縣及周邊相繼淪陷,國民黨地方武裝面對強敵,有的已顯畏怯之色,抵抗不力。
有的放下武器,解甲歸田,另有奴顏婢膝者成為日軍傀儡,助紂為虐。
沛縣縣長馮子固,馮整編團隊、警察等所有武裝力量,強化訓練。
為防日軍過湖,5月上旬,率千余人至夏鎮(今微山縣城)擔任主力阻擊日軍,前哨由原駐扎在孔莊的沛縣第五戰區抗日游擊大隊一支隊張冠一帶領占據白山,打響了以楊屯人為主力的抗戰第一槍。
激戰一天,陣地幾易其主,傍晚,日軍退回臨城。
次日,日軍重整兵力猛攻,游擊隊撤回湖西。
此戰馮子固所帶領馮氏宗族親屬,傷亡極大。
這人抗日是真的,39年以前,也能跟八路軍進行很好的合作,可但是后期打八路軍,搞摩擦,跟鬼子達成默契共同對付八路也是真的。
跟他情況差不多,還有豐縣警備隊隊長黃體潤,在抗戰初期時候,都是敢跟鬼子搏殺,抗日的英雄。
微山湖西地區,是周小山決定讓獨立團亮相的地區。
哪里地處平原,武漢會戰牽扯了日軍的主力。
還有一段時間可以發展。
為了避免把鬼子注意力吸引到沂蒙山區和日照這片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