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地處中國沿海中部,“背依泰沂,懷抱東海”,因“日出初光先照”得名,以“藍天,碧海,金沙灘”著稱。日照因海而生,依海而興,考察其歷史建置和地名的由來皆與海有著很深的淵源。
在西漢時候,就在這里,置鹽官,設縣。
所以日照海鹽業很發達,雖然大量生產都是粗鹽。
架不住窮人需求量很大。
當地鹽工很多。
在范旭東帶領永利撤往西南以后,山東粗鹽需求量大增,很多鹽場生意很好。
川軍日照保安團團長朱玲的父親,就經營了幾家鹽場。
韓復榘管理山東的時候,說把日照給川軍,后來想起那個縣鹽稅不錯,他又后悔了,馮天魁聯絡山東省,提名朱玲父親朱銘祖做縣長,韓復榘假裝不知道。
魯南之戰打臨沂的時候,114師團路過日照縣城,朱祖銘按照川軍建議,留給一個空城給鬼子,后來朱玲帶著部分日照保安團兄弟隨郭勛琪南調,山上倉庫留守了四百山東籍川軍兄弟。
114師團的鬼子為了打臨城,抄川軍后路,在日照縣城留下的一個輜重中隊,都開拔去臨沂了。
周小山上沂蒙山以后,焦守志和陳虎跟朱祖銘見過兩次。
都是提取倉庫的物資的。
朱銘祖還依照周小山的意思,把保安團擴編到一千五百人。
在老兵的帶領下,進行訓練。
他一直在日照沒有出來,第一次看見周小山這個傳奇副官。
“伯父,我現在改名叫馬大斗了,是八路軍120師獨立團團長!”
朱玲是組織的人,他父親還知道這個事情,是個愛國的開明紳士!
“不管叫什么,在民族存亡絕續之際,敢打鬼子就不愧我華夏兒女,炎黃子孫,你們的功績一定會被后代所記錄!老朽跑不動了,要是年輕二十歲,不,十歲,一定會去從軍。”
朱銘祖最喜歡八路軍的兵,看著他們,仿佛看見了安徽抗戰的女兒和永州讀書的兒子。
他還有個大兒子原來是第三集團軍上尉連長,在谷良民堅守大汶口的時候犧牲了。
小兒子在永州讀書。
身邊一個兒女都沒有。
握著周小山的手就不放。
“伯父,您沒有撤去四川,堅持在敵后支援抗戰,同樣是我華夏的優秀子孫,有你這樣的榜樣,中國,亡不了!”
朱銘祖家大部分產業在臨沂,臨沂之戰時候,把能捐出來打仗的都捐給了龐炳勛,親自來日照給66軍看倉庫。
他在日照威望很高。
不管是漁民,鹽工,還是地主,農民,一呼百應。
朱玲在日照一年的時間,發動大量百姓在日照的村莊,鹽場附近,挖掘地道,建立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