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團做了一次人事調整。
湖西的一分團,羅亮和封萍不變。
二分團改任陳虎為分團長,李念三還是做分團政委。
三分團番號給了遠在泰安南邊的羅家祥。
北上淄博的四分團是焦守志做團長,五分團讓王長庚在沂水發展。
幾個混蛋跟商量好的一樣,瘋狂派兵從沂蒙山,日照倉庫搬東西。
周小山很尷尬。
聊城派人來沂蒙山,他讓人家不要帶武器。
結果人家兩千多人的挺進大隊來了,隊長范樹琨還是范先生的女兒。
跟他一起來的還有魯西北特委負責人姚第光。
他都不知道這幫混賬分團長,什么時候把軍械倉庫的槍支全部搬空了。
連剛組織起來,修復魯南之戰的破碎槍支的成品倉庫,這被這群家伙派兵運光了。
陳晨攤著雙手表示。
“分團長都是領導,你自己說他們有權在戰時調運軍械,他們一直在剿匪,好在五個分團都比較平均,就一分團多拿了點,五分團少拿了點!”
魯南之戰收集的,日照倉庫囤積打上海時候運來的,加上津浦路之戰和打鬼子114師團,打偽軍的繳獲。
還有海外運來的,組織人手修復的,差不多近八萬多槍支。
倉庫空了是什么鬼?
不僅輕重機槍,地雷,手榴彈,擲彈筒的幾個大型山洞空了,連裝糧食的倉庫也空了。
當然,也不是絕對空了,機炮營的倉庫和炮兵營的倉庫,分團長無權動用。
東西都在,難道要給他們重機槍和迫擊炮吧?
“范隊長,姚支書,我先讓你們帶來的同志,在團部炮兵和機炮營熟悉一下各種重機槍和火炮使用,反正你們要去各根據地參觀,再過一個月,我們有一批物資抵達山東,我在給你們配發槍支和火炮!”
沒領到槍,范,姚二人都挺失望。
沒想到還有炮。
讓他們學習用炮?
“馬團長,我們學習用什么火炮,能帶走嗎?”
徐副師長親口口述的電報,周小山有膽子說不嗎?
“主要是鬼子的步兵曲射炮,還有九二式步兵炮,這種你們在戰場也比較容易繳獲,給你們批一百發炮彈打實彈訓練,離開沂蒙山的時候給你們陪發一個連,你們帶走!”
打實彈,幾個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以為聽錯了。
范樹琨才二十歲,風華正茂的女孩,跟幾個年輕挺進隊干部興奮的跳起來的時候,周小山又開口了。
“三七戰防炮和二十毫米機關炮也跟你們一樣配發一門,你們可以帶回聊城做教學用!”
送炮,還消耗炮彈,不心疼是假的。
周小山也不管了。
這兩千多人過來學習根據地建設,學習部隊正規化訓練。
其實也是一種交流。
范樹琨年輕,可他身邊的姚第光可是山東的老地下黨了。
把膠東,魯中,幾個特委的負責人,聯絡方式,干部名單,都給了獨立團。
解決了獨立團燃眉之急。
幾個分團在萊蕪,淄博發展的時候,都有自己人來報道,他們不知道真假。
都沒敢重用。
帶著兩人參觀根據地,通過姚第光,周小山也了解了魯西北各地的政權,隊伍數量,稅賦,工礦,農業發展情況。
甚至姚第光,還通過山東省委的關系,幫周小山聯絡上了苗杏村。
這家伙在七七事變之前,八十五大洋的價格,從軍閥靳云鵬手中買下了齊魯紗廠,半年就落在鬼子手中。
日偽當局向濟南工商界攤派勒索、征收稅捐,在“治安強化”運動中,倡議開展“興亞獻機”運動,為日本侵略者支應戰爭資財效力。
苗杏村氣的臥床不起。
山東,河南,江蘇很多地方產棉花,從棉花到棉紗到布匹,周小山定了一套完整的上下游生產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