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想打而又不打。
這個態勢,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會形成一種常態。
八路軍所有的根據地,都要做好戰爭時刻來臨的準備。
周小山也是通過大衛的情報。
才明白為什么第14師團覆滅,鬼子沒有急于報復,而召集在一起開會。
因為近衛文麿內閣,集體辭職了。
近衛內閣是在一九三七年六月上臺的,僅僅一個多月,盧溝橋事變爆發。
最初的近為文麿,是反對戰爭擴大化的。
在占領南京之前,跟國民政府的談判,條件都是非常優渥的,只是擴大化了華北和上海的非軍事區,要求老蔣反共。
差點一點就簽字了。
隨著戰事擴大,近文發現日本國內民眾對擴大戰爭的呼聲很高,天皇也渴望將士建功立業。
他也摒棄了當初不大擴的戰事的聲明,開始在國內“精神總動員”,向國民灌輸“盡忠報國”,“征服世界”的想法。
在徐州會戰以后,日本方面即決定于當年秋季進行“漢口作戰”:所有在中國大陸作戰的部隊停止回國調動,國內繼續動員增兵40萬人,并拿出32.5億日元的作戰費用預算。
漢口,廣州,雖然拿下了,可日本國內差點把最后一個師團,近衛師團都派到中國去了。
近衛文麿個人覺得,戰爭進入新形態了,或者說他自己花光了國內的錢,還有一種說法,是他個人能力控制不住局面了。于是提出了總辭職。
其實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寺內壽一作為制統派大佬,跟近衛首相關系并不好。
在內閣和國民政府談判的時候。
寺內壽一在北平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簡直就是對著干。
當然,對著干的不止寺內壽一一個人,日本如果跟國民政府談判成功,意味著日軍大幅度退兵,傷害的是整個皇軍將領的利益。
可是真正近衛下臺的時候。寺內壽一還是挺懷念整個內閣的,至少他覺得近衛很識時務,也做了很多支持軍方的工作。
好在日本國內是鐵打的天皇,流水的內閣。
近衛內閣總辭職,沒有亂多少時間。
新上來平沼騏一郎,蕭規曹隨,同樣支持軍部對支那戰事的擴大。
針對戰事,在國內做了新一輪的戰爭動員計劃。
上海的土肥原賢二,張家口的酒井隆,都在叫囂著14師團不能在蠢貨手里終結。
皇軍應該給山東八路足夠的教訓。
為玉碎的14師團勇士復仇。
兩人還親自跑到了北平。
向寺內壽一請戰。
“岡部君,這個山東的八路軍是什么情況?”
土肥原賢二盡管是大特務出身,對十八集團軍的情報掌握并不多。
為了籌備侵華戰爭,國民政府,中央軍被日本人間諜滲透的千瘡百孔。
這個異軍突起,在華北打的水銀瀉地的十八集團軍內部缺少有眼線。
盡管如此,師旅一級的干部,他都建設了檔案。
再往下的團職干部全是殊死搏斗中殺出來的泥腿子,不能說他不屑于建設檔案。
是沒法弄啊。
岡部直三郎有些可憐土肥原賢二。
蘭封14師團一戰成名,在皇軍中能用自己名字命名師團,是巨大的榮耀。
如今,榮耀還在,師團沒了。
哪怕第14師團重建,也不能再成為土肥原師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