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南就該大干了。
二,四,五三個分團云集沂蒙山以東,因為對蘇戰績,青島的一個師團增援東北,日照駐扎的鬼子警備師團撤回青島,第10師團孤懸臨沂。
他開始躍躍欲試起來。
“團長,沂蒙山以東,是你親自指揮?”
“你想統一指揮三個分團?”
“就看團長給不給機會!”
“好啊,此戰你和虎哥,守志商量一下,報個方案上來,如果沒有太大的紕漏,就你做東線指揮!”
獨立團,蘇魯豫皖特委,沂蒙山根據地事務千頭萬緒。
周小山每天處理的政務上的事情,多于軍務。
他倒不是覺得自己在沂蒙山干不了兩年,預感軍令會到。
如同當初讓封萍,劉紫曼指揮一樣。
單純的覺得幾個分團長需要在勝利中,自信起來。
自己在后面查漏補缺也不錯。
總的來說,這戰兩個重點,第一個是需要把鬼子每個師團的重兵集團盯著,第二就是出兵增援的人數千萬不能搞錯。
不管叫圍點打援,還是叫襲點打援,情報工作這個細節周小山準備自己派人加兩道保險。
至于羅亮,王長庚指揮東西兩個集群的戰士出擊封鎖線,炮樓,誘敵增援,然后打援。
聯隊以下規模的鬼子,能撈多少魚,算多少魚。
鬼子整裝師團出擊,攜帶的重武器太多,14師團覆滅以后,加了小心,一時半會殲滅不了,其他師團要是趕來增援,粘住了,麻煩了就大了。
所以不打整裝師團。
但是如果鬼子找死,把整裝師團分散出來,那也別怪獨立團牙口好。
王長庚在獨立團一年了,逐漸適應了周小山這個管理方式。
得到命令的他沒有驕傲自大,反而謹慎起來。
不僅把三個分團干部召集起來商量,還把參會的封萍和三分團政委,炮兵營的趙子云一起請來做計劃,他還跟羅亮發去電報,商量沂蒙山根據地各兵種,東西兩線戰場,怎么協同作戰。
給周小山提交的戰斗計劃是,津浦路多段和臨沂同時動手,以部分縣大隊,破襲鬼子公路和鐵路,圍攻鬼子村鎮,火車戰的炮樓為誘餌,吸引鬼子援救,最終在援軍身上,撕下一塊肉來。
具體到東線,就是攻擊臨沂城南北兩個方向的炮樓,封鎖線,迫使第10師團分兵同時增援南北方向。
路上打援。
“長庚,如果第10師團的鬼子不分兵呢?尤其是他們整裝師團出擊南線,在臺兒莊附近的鬼子17師團可以同時北上!”
“那我們就不打他,等他回城,又去打炮樓,封鎖線!”
王長庚的答復,讓周小山非常滿意。
津浦線沒有破壞,鬼子趕來增援速度會很快。
三個分團帶著十幾個縣大隊跟鬼子兩個師團血拼,即便勝利了,對于沂蒙山根據地來說,也是慘勝如敗。
抗戰是個長期的過程,在鬼子沒有發動太平洋戰爭之前,山東和鬼子血拼,不劃算。
既然王長庚心里劃出一條底線。
周小山也就放心了。
只不過這次他再呆在費縣,不合適了,會議結束以后,跟劉紫曼一起。
就朝著臨沂方向下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