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確實有些大了。
“我聽說獨立團剛到沂蒙山的時候,才一千多人,一年時間,根據地遍布山東腹地的山區。鬼子不敢輕易進犯,平邑,費縣,平陰幾個縣大隊富的流油,皮革廠,被服廠,蒙陰還有鐵礦和七八個小煉鋼廠,小化肥廠,根據地的婆娘們不僅有地種,有養殖,種植的副業,還可以上工。”
毛向紅陪著冀中的新一旅急行軍,一路都在介紹根據地的情況。
常德勝和蘇勉像是在聽傳奇故事。
獨立團的發展,首先是在山東中部山區站穩腳跟。
山東中部人多地少,山勢險峻,村民靠山吃山。
日子窮苦,卻沒有大地主。
山區各縣的土匪,道門組織作惡多端,民怨沸騰,不成氣候,統統被獨立團摧毀。
整個山東中部的山區,只有一個聲音。
那就是黨的聲音。
獨立團一邊動員百姓抗日,一邊還在抓經濟建設。
在一,二分團的根據地上,成功建設了一系列的廠礦。
招募當地村民,尤其是大量沂蒙山婦女務工。
對于三,四,五分團新的根據地,也開始了經濟調整,不僅春耕時候發放化肥,跟村民約定增產以后的上繳,還每個月發放一些孵化的雞苗,鴨苗派發給區小隊,縣大隊。
現在三個分團都在都在眼巴巴的等著團長這仗打完過來視察。
因地制宜的建設根據地!
“團長說我們黨以后要坐天下的,要帶著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所以不光能摧毀,也要有本事建設,最近給我們派來了一個礦產勘探小組,說我們三分團也有大型鐵礦,就是距離濟南太近,需要一個穩妥點開采方案。”
很久沒見過這兩位領導了,毛向紅是個話癆。
打開了話匣子,就一直在說。
講述獨立團跟紅軍,八路軍,以及其他根據地很多不一樣的政策和處置方式。
一路聽的常司令和蘇政委津津有味。
近三百公里的路程,都不覺得寂寞。
終于在梁山縣邊緣,見到了周小山和劉紫曼。
不僅是周小山和劉紫曼,封萍,羅亮,羅家祥,趙子云,趙樹林這些熟人,還有李念三等蘇魯皖豫邊區特委合并進入獨立團的同志。
眼瞅著一排的獨立團干部,整齊穿著八路軍的軍裝,跟兩人敬禮。
常德勝都有些恍惚。
“歡迎領導前來獨立團,我們孤懸敵后的孩子,終于見到娘家人了!”
常德勝,蘇勉的平安到來,周小山心里徹底松了一口大氣。
受馮天魁遺命,在沂蒙山建設根據地,把儲備的槍械交給組織,這個任務總算是完成了。
“辛苦了!”
蘇勉,常德勝都是曾經創建過敵后根據地的人。
說易行難,其中艱難,阻力,以及一切的付出有多么不容易,他們比誰都清楚。
“徐副師長來沒有?‘
“他們后天渡河!”
“我先給前線指揮部發電報,我是奉命來的,見到你立刻給前線指揮部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