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國光也不知道鄧錫侯是不是故意的。
上萬篇的稿件啊。
別說昨夜沒睡覺,就是睡了覺他也覺得腦子嗡嗡的。
眼看著王總編帶著十幾個編輯一起上,都在審稿子。
川軍四個將領仿佛事不關己一樣。
在旁邊擺著桌子喝著茶抽煙。
還嫌棄大公報茶葉在夏天沒有妥善保存,指使秦國梁,陳敬方去拿點66軍軍官幫周小山珍藏的茶葉來款待這些教授。
見鬼了,賀國光氣都不打一出來。
“鄧主任,我說你們就這么干事?這不給大公報添亂嗎?你看看,這么多評論律法的文章,十幾個編輯審稿都不忙不過來,這不得忙上三五天?”
“所以啊,賀主任,我覺得你來早了,這事三五天他干不完?我們得等著編輯把好的稿子跳出來,然后再斟酌。”
又中了疑兵之計?
鄧錫侯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還是他們在拖延時間迷惑之計。
他哪里知道,鄧錫侯,潘文華看似平淡無波的臉上,是掩飾內心的震驚。
周小山那個混賬搞的什么名堂。
一夜之間,怎么弄出這么多稿件?
用麻袋裝,卡車上學生背下來整整十麻袋。
看著都眼暈,還別說審稿子。
這不是在坑人嗎?
為了糊弄賀國光,一群編輯圍著他玩?
“鄧主任,你掌掌眼,看我的稿件對不對?”
卓敏之遞過來一篇稿子,鄧錫侯還沒拿到,賀國光就一把搶過去了。
都沒看到一半。
賀國光送了一口氣,卓敏之總結了自秦朝商鞅變法以來,各朝代的法律制度,變法得失。
雖然水平很高,對歷朝歷代的法律總結也很到位,但是沒有切中時事。
加上滿紙之乎者也,看著就讓人頭疼。
如果所有的稿件就是這個水平,他大可以放心。
看著鄧錫侯索要,他又把稿子遞給鄧錫侯。
鄧錫侯看了不到半段。
再看著卓敏之和高風翔奇怪的表情。
差點一口茶水噴出來。
“鄧主任,這里有篇好的,是戴修瓚先生的學生,黃復寫的《戰事后方律法支援》,很有水平!”
“對了,戴修瓚先生今天怎么沒來?”
“還不是教育部欠學校經費,他昨夜動身,去重慶討要教授工資去了!”
賀國光聽說戴修瓚去討要老師工資,懸在心里的石頭終于落地了。
川軍這幾個軍閥頭子,除了會帶兵,會打仗,會收刮民脂民膏,會娶小老婆,還會干什么啊?
沒有專家指點,無法切中時政要害。
對黨國就構不成威脅。
教育部這次拖欠國立大學教師工資和辦學經費,居然還幫上忙了。
想想都有些荒誕。
等鄧錫侯看完高風翔推薦的稿子,他一臉笑容的接過來。
“高教授推薦,一定是好文章,如果真的言之有物,針砭時事,我可以推薦給委座看!”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比起剛才看的幾篇教授寫的文章。
賀國光一下子被手里的文章驚到了。
通篇圍繞抗戰時期的后方征糧立法,言之有物,切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