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國光不耐煩的揮手,讓他們不要再起哄。
這群川軍軍閥看著周小山也走進來,走到陳誠身邊,都安靜下來了。
“陳部長,賀主任,其實有些話,我也想對你們說,鄧主任和潘司令,孫司令他們在場也是比較好的!”
“你說!”
“首先,川軍也是國民革命軍,中央和四川,不是對手。如果是對手,當初我們劉大帥就不會同意把重慶作為陪都了,干脆和日本人一起夾擊中央軍算了!”
陳誠何嘗不知道川軍和中央軍不是對手,川軍和四川人為抗戰,付出甚多。
甚至劉湘都為抗戰殉國。
他和賀國光都嘆了一口氣。
聽著周小山繼續說。
“川軍抗戰的記錄片,在座都看過,我們對手日本人,畜生一樣的民族,無時無刻不在欺辱,屠殺我們百姓,說實話,真要是收復了河山,得益的肯定是國民政府。在座的各位,怕是沒幾個人愿意去南京跟人勾心斗角還朝不保夕,至少我寧愿解甲歸田!”
這話說的賀國光有些羞愧。
川軍不是為了這個國家和民族,也不會弄這些幺蛾子。
干脆拉了一根椅子,在鄧錫候身邊坐下來。
抗戰以來,川軍忍辱負重,就是為了把鬼子趕出中國去。
“當年我晉升少校,是去北平公干,劉大帥親自為我進銜,他就說過,給官,是任事,把事辦好了,什么都好說,要是能力不足勝任,遲早要滾下來的!”
“小山,你都不知道,他們要三十五個中央執行委員,監察委員,后補委員的職務啊!”
“三十五個多嗎?”
陳誠做夢都沒想到,一向說話比較務實的周小山,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陳部長之所以認為多,或者說推說侍從室,委座認為多,是因為軍委會哪怕失敗退到四川,骨子里還把我們川軍和四川人當成二等,三等奴才!”
“四川的保路運動,打響了辛亥革命的前奏。四川人,從來不缺乏反對帝制,保護自己利益的勇氣!重慶成為陪讀以后,退入四川的國府要員,肆無忌憚的侵吞四川人的利益,為了抗戰,我們可以忍。可是忍了連一點希望都看不到的四川人一旦爆發,整個中華民族都要陪葬!”
“這樣的局面,陳部長,賀主任,你們愿意見到嗎?連三十五個中央執行委員名額都不肯拿出來的軍委會,國民政府,我不相信有勵精圖治,臥薪嘗膽,把鬼子趕出中國的氣魄和能力!”
陳誠和賀國光面對周小山質問,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說的好!三十五個就是三十五個,這是我們川軍基本條件之一,一個都不能少!我希望今夜陳部長就去給委座匯報,如果委座對這個有意見,明天我們也沒必要出發了!”
原本鄧錫候覺得周小山說三十五個是漫天要價,給談判多一些回旋的余地。
川軍將領自己都覺得不可能。
如今他整個人都振奮了。
這些黨國要員都騎在四川人脖子上拉屎了。
國府再沒有一種明確的態度支持四川改革政務,川軍不能善罷甘休。
三十五個,這么多名額,絕對可以杜絕這幫人利用二桃殺三士的方式,挑唆手握實權的川軍內斗。
周小山提出三十五的另外一層用意,他也聽懂了,這是種強硬的態度。
四川政治改革,不是淞滬戰場。
不需要喜歡微操的某人來指手畫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