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請客,我是真心請小山幫忙的!”
“劉主席客氣了,我人微言輕,可幫不上你什么大忙!”
“小山不要搪塞我,當初你引了很多地質學家入川勘探,我西康也占了便宜,手里也有幾十個礦場,為抗戰,我能捐五十萬現大洋,我不缺錢!沒有第一批出川抗戰,是擔心我手下老弟兄,沒能在戰場立功,反而被友軍坑死!犧牲的沒有價值!”
“難道劉主席想出川抗戰?”
“我出不出川不一定,我的兵卻可以來永州訓練,我出錢,買裝備,發軍餉,由天舒幫我管著。交給國府指揮我不放心,如果小山認為出川抗戰,收復失地的時候到了,這批跟著我從內戰走過來的兵,一定要幫幫場子!”
出川抗戰是對國家民族盡忠,這是一個軍閥能為民眾做的最大的善舉,周小山歷來用兵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劉主席還有條件吧,一并說出來!”
“第一,依法治川,不能落下我,準確的說,是西康!”
“這個沒問題,本來就沒落下你!”
對于這點,周小山只能說劉文輝來的及時,態度也端正,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
“第二,我西康也有些銅礦和鐵礦,我組織馬隊,拉去涪城上小火車,用礦石和物資交換一批軍火!中央軍在川南設立新兵訓練中心,招兵買馬,猶如重兵壓境,西康壓力很大!”
礦石最經濟的方式是船運,可是中央軍扼守了川南和重慶,設立檢查站。
李家鈺的礦石都沒法過來,更別說劉文輝的了。
用汽車馬匹運輸,不得已而為之,豆腐都能搬成肉價。
李家鈺除了部分值錢的銅料用馬匹汽車運輸維系跟永州的關系,其余礦產還沒出金沙江,統統賣給了在川南的軍需屬鋼鐵兵工企業。
由此可見劉文輝有多艱決。
“劉主席準備派多少兵到永州,要多少軍火?”
我那個軍,說是一個軍,其實只有兩個不滿編的旅,我偷偷征了一個旅的兵,都是自愿打鬼子的精壯,絕對不丟永州兵的臉,準備給你送到永州來。
“也就是你要三個旅的裝備?”
王纘緒雖然用的蘇械,可是他的部隊武器是給了關麟征交換的,永州械修所忙完了那批,也順便裝備了在永州的部隊,產能沒有問題。
再說,南洋陳先生跟蘇聯人交易飛機的也是,也幫著川軍買了一批軍火。
永州不缺槍。
南江還有一批給八路軍準備的,運不出去。
劉文輝只要愿意派兵出川抗張,周小山就愿意支援他的軍火。
“來永州的用川造德械,雅安留守的部隊,蘇械可以嗎?”
“可以,雖然比不上永州產的德械,可比軍需屬生產的輕重機槍好的多,你是沒看見過,除了搬遷入川的金陵廠槍支質量還過得去,軍需處在四川復產的幾個廠子,生產的輕重機槍,根本沒有精度可言,點射打出去子彈都是亂的!”
“你劉主席不是自己也能造槍嗎?”
劉湘生前跟劉文輝關系并不好,他那個西康省主席的職務管不了永州,饒國華嘴巴可沒有顧忌。
劉文輝很早就開始組織生產槍械。
只不過技術力量差,做出來的槍根本不能用。
“我造的那也能叫槍?打人莫打臉,說話莫揭短,繞師長如果覺得自己酒量比我好,等我跟小山說完,我們對飲三十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