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錫候,潘文華都沒想到,周小山整了半夜。
弄出來一片極具阿諛奉承的文章。
只差把蔣某人比作臥薪嘗膽的勾踐了。
眼瞅著半壁河山淪陷,黎民蒙難,開始破釜沉舟。
親賢臣,遠小人。
順應民意,依法軍管試點四川,空前絕后的成功。
中條件戰役的決策,神來之筆如天外流星。
運籌峨眉山下,華北,中原,華中,華南的鬼子丟盔棄甲。
川軍對委座的敬佩,如同滔滔江水連綿不絕是什么詞?
“小山,你這也太糟蹋我們兩了!”
“就是,我這名字署上去,半輩子英明毀于一旦!”
周小山連忙給他們作揖。
“我聽到的消息,峨眉山對這次中條山后續的戰法,有退堂鼓的意思!”
濃濃的一聲嘆息以后,鄧錫候用力的抽出口袋里鋼筆,不甘心的署名了。
他也是耳聰目明的人,為了打擊更多的鬼子,他認了。
“小山,不管是軍管試點也好,中條山戰役也好,最大的贏家還是中央軍,我們這算什么?”
“避戰內斗在國民革命軍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這樣下去,就算是其他國家卷入中日之間的戰事,怎么看我們這個民族?怎么看我們中國的軍人和軍隊,內戰內行?外戰外行?”
“是啊,鬼子才是我們民族的不共戴天的仇人,國家都這樣了,這些人怎么想的?當務之急還是緩和矛盾,盡量團結更多數力量打鬼子,延安比我們受的委屈多多了!”
潘文華猛的搖了搖頭。
也署名了。
周小山連夜打電話聯系大公報,并且讓人把稿子送到永州城里,叮囑大公報最好寫一些配合文章,一定明天見報!
盡管大公報如期發行,在鄧錫候,潘文華的帶動下,軍委會部分筆桿子附和,掀起了一陣馬屁風。
秦國梁和陸大萬耀煌,賀國光還是在不到十天的時間回來了。
用賀國光的話說。
前線出現了謊報戰果,夸大戰果,把別人戰果據為己有的情況。
軍械耗費夸張,似乎部分軍官有利用戰事,謊報戰損,倒賣軍火的嫌疑。
甚至部分戰區對于鄰居越線作戰表達不滿。
鑒于中條山之圍已經圓滿解決,局勢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在打下去不利于戰區和基層部隊之間的團結,委座提前中止了對鬼子的襲擊計劃。
在郭勛祺,潘文華,鄧錫候,周小山看來,這些都是狗屁理由。
前線這些天匯報的戰果加起來,不亞于國民政府發動一場規模極大的戰役。
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鬼子撤出的縣城達到了四十多個。
部分重要交通線完全落入了國軍手中。
這種前所未有的戰果,嚇住了軍委會一幫人。
要知道,這次作戰,軍委會并沒有下達任何具體的作戰計劃。
下面的部隊要是嘗到甜頭,三天兩頭出擊,以后就指揮不了他們了。
周小山把秦國梁拉到一邊,開門見山。
“葉軍長的事情怎么說?”
“別提了,我都給陳誠出了注意,說被鬼子間諜挑撥,上報了假情報,引導國府對安徽的事情做出了誤判,陳誠也建議了,可是人家就是不放人,匆忙離開了峨眉山,連重慶八路軍辦事處的人都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