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羅德·亞歷山大在來亞洲之前,最出名的是在撤往敦刻爾克的過程中,英軍高層接受已經升任第2軍軍長的蒙哥馬利的建議,解除了第1軍軍長巴克爾的職務,命令亞歷山大臨時代理1軍軍長。
他是騎著自行車上任的。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人進攻香港的同時,進攻馬來,他們并不滿足從大不列顛聯邦拿到這些土地。
同時日軍開始向泰國,法屬大舉增兵。
緬甸戰事一觸即發,緬甸英國守軍只有兩個師,危難時刻戰時內閣想到了敦刻爾克時表現出色的亞歷山大,因此亞歷山大調往緬甸,實際是計劃外臨時抽調救急的舉措。
亞歷山大臨行前也和丘吉爾達成了默契,既然英國沒法向緬甸抽調援軍,亞歷山大只是臨時來救火,如果無力回天,這個鍋亞歷山大不背。
雖然說好了不背鍋,真正到達戰場的時候。
亞歷山大還是渴望有強力援軍的。
這時候有人給他推薦了在1937年打的日軍痛徹心扉的甫系川軍66軍。
臨時飛到中國并不容易,他和大米粒堅駐華大使愛德華高思英雄所見略同。
匆忙跟國民政府軍委會提出川軍參戰的要求以后,兩人就朝著永州趕來。
“小山,我們兩只是川軍軍官,出面見米國大使,英國特使,不合適吧?”
秦國梁叫上了郭勛祺和陳離,跟著一起去小樓見兩國代表。
“不合適又怎么樣?難道不見?別管這么多,教育長讓我們見的!我懷疑他們是來請我們出征緬甸的,只要我們拒絕了,對鄧主任,潘司令,校長也會有所交代。”
上次磯谷廉介跑來永州,給66軍挖坑,引發了軒然大波,秦國梁顯然這次有些怕惹上麻煩。
周小山無所謂,大不列顛的軍隊在亞洲土地上作威作福慣了。
一觸即潰,沒有一點戰斗力,還沒有自知之明對中國軍隊指手畫腳。
表現還不如駐扎香港的英聯邦加拿大人和印度人。
英國人自己的小算盤是讓中國人幫助守住緬甸,最低限度也要保證印度的安全,但是暗地里卻忌憚中國的影響力滲入南亞。
蔣校長同樣不信任英國人,但是如若緬甸淪陷,則國民政府當時唯一的外援通道滇緬公路將被掐斷。
此戰對國民政府來說,不得不打。
滇緬公路運來的海外援助從來都跟川軍無關,川軍出兵保障公路運行得不到任何好處。
周小山才不想一腳踩進緬甸的爛泥潭里。
“真拒絕?”
“川軍在四川準備兩年,家底不厚,與其出兵緬甸,不如去五戰區收復失地!”
郭勛祺沒想這么多,他以為周小山和南洋華僑關系莫逆,沒準會看在華僑的面子上出兵呢。
幾個人邊說走,很快就到了樓上會客室了。
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