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擔心未來英國人在緬甸怕是說了不算了,無論是引狼入室,還是削弱英國在緬甸的利益?
這次中國軍隊遠征都很可能讓英國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難怪英國駐緬軍不會同意。
可是日本人太可怕,太殘暴了,川軍在三國聯席會議上分析的很透徹,日本人就是模仿德國人在打仗。
不會單純依靠海軍登陸作戰,同時會從法屬印度支那,泰國兩個方向戰術迂回。
一旦仁安羌被日本人拿下,截斷駐緬軍后撤印度的退路。
駐緬英軍的下場,恐怕比在菲律賓的大米粒堅軍隊還慘。
究竟是火燒眉毛了還不自知?還是引狼入室,日本人究竟能不能短時間占領緬甸,一切都是未知,亞歷山大這個決定很難做,只能一邊一邊請示倫敦,然后倫敦似乎也在爭論,沒有明確的說法。
大米粒堅的駐華大使高思倒是巴不得川軍入緬的部隊越多越好。
如果能在緬甸拖住更多的部隊,太平洋戰場上的日軍就會減少。
他已經向國內提交一份報告,希望派遣一位中緬印戰區的司令,擴大大米粒堅在亞洲戰場的影響力。
在這次談判中,高思匯同鄧錫候,潘文華做了很多工作。
承諾無論是否結束戰事,川軍可以書面協議的方式,按照英軍要求撤離緬甸。
當得知保山和四川之間的行軍距離至少需要一個多月以后,亞歷山大勉強答應川軍先陳兵保山邊界。
等他跟駐緬英軍商議以后,在下令邊界放行。
這樣的結果,最憋屈的是軍委會。
可是大米粒堅態度很堅決,如果川軍不出兵,中央軍在緬甸一粒子彈殼也得不到。
而且大米粒堅承諾,除了必要的武器,彈藥補充,他們不會武裝川軍。
再說川軍也不稀罕米式裝備。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145,168師以及從永州老兵置換出來的新建144師作為絕對主力,比三七年時候出川的66軍裝備更強。
普通連隊的士兵,除了狙擊手,意大利迫擊炮手,機槍手之外,清一色的改進型川造湯姆森。
由于川造湯姆森用的駁殼槍子彈。
子彈更小,經過技師改進后,子彈匣比大米粒堅的40發子彈還多了十發。
火力持續能力更長,控制面更廣。
彈藥消耗將會是一個異常恐怖的數據,這一仗會打掉永州這幾年的彈藥儲備。
熱帶雨林拼刺刀就是個笑話,這也是為了應對叢林戰,周小山不得已而為之。
計劃所有入緬的川軍士兵,乘船轉運重慶后沿川江而上,進入川南,然后徒步開進,包括永州封存的所有兩千多輛汽車,都用于運輸重武器,彈藥補給。
連糧食和部分藥品也是緬甸華僑緊急從緬甸調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