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中國人回在緬甸的更加自由。
“你是在報復內維爾嗎?”
“有沒有聽說過,睚眥必報?”
史迪威在心里趕緊給周小山貼上了小心眼的標簽,這位川軍上校睚眥必報的性格,也在大使館提交給自己的報告上。
“我們現在不說這個,當務之急,中英兩國還是應該攜手,擋住日軍在緬甸的進攻!”
史迪威這個話,讓周小山有些琢磨不透他。
但是他好像還是有自己想法的。
保山到臘戍,三百多公里的盤山路。
一路車流滾滾,塵土飛揚。
小轎車的玻璃都不敢搖下來。
汽車順著云貴高原緬甸叢林的群山蜿蜒而下。
周小山一路小心翼翼的跟史迪威聊天,說了很多川軍跟日軍作戰的過程,日本人打仗的特點,中央軍,川軍,八路軍和晉綏軍等一些跟鬼子戰斗的過程。
別說史迪威聽的津津有味,連鄧錫候也在副駕駛上時不時回頭。
問周小山很多問題。
路上幾次休息,陳誠賀國光拉著史迪威去自己車上,史迪威都沒去。
就這樣,早上出發,直到入夜,才到達臘戍。
滇緬公路名氣很大,很多人也知道這條公路叫史迪威公路。
其實這條公路,從三八年就開始修建了。
公路局貪腐,導致構筑進度停滯,全靠海外的華僑出錢出力,加上云南的百姓支持,這才修筑起這條抗戰的生命通道。
跟史迪威一毛錢關系都沒有。
而且滇緬公路的全場一千多公里,主要是在國內。
緬甸境內就只有德宏州瑞麗口岸出發,到臘戍這一百多公里。
臘戍經過曼德勒,經過同古,到緬甸首府仰光,有鐵路相連。
海外援華的物資,大部分從仰光上岸,然后乘火車到臘戍,轉乘滇緬公路的汽車,運輸到國內。
所謂的中英聯防滇緬公路協議。
并沒有授權中國軍隊去保護仰光經過曼德勒,到臘戍的鐵路。
當然,這也是個悖論,仰光到臘戍的鐵路不防守,這條物資動脈一樣的中斷。
光守住滇緬公路,屁用沒有。
正因為臘戍是滇緬公路的起點,也是仰光到臘戍鐵路的終點。
有這樣重要的戰略地位,地處緬甸向北進入中國的咽喉地帶,目前建筑物少的不能稱之為城市,也許后世會成為緬甸重要的城市。
此時此刻成了國民政府最大的物資中轉站。
位于曼德勒東北部、南馬河上游谷地的一個小山脊上,海拔860米,距曼德勒289公里,繼續向北,就是進入中國的群山。
海外援華向國內運輸的物資,國內向緬甸遠征軍運輸的補給,軍械,都堆積在這里。
甚至仰光部分火車,也因為躲避日軍攻擊,擠滿了臘戍的火車站。
火車站外無數樹林也是近一兩年才砍伐完成,就是為了成為貨場堆貨,或者停泊汽車。
把駐扎在這里的川軍和遠征軍,都擠到城外叢林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