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亞歷山大,還是史迪威,周小山在骨子里都不喜歡。
亞歷山大身上英國人傲慢的氣息很濃,哪怕遠征軍協助他們,守住大半個緬甸,也不會低下高貴的頭顱。
盡管亞歷山大很收斂了,但是眼神里的不屑騙不了人。
在周小山看來,史迪威更像是一個政客。
否定中央軍的裝備也好,訓練也好,甚至貶低中國軍隊的戰力,都是為了日后美械運到緬甸,他親手訓練軍隊,指揮軍隊作戰,作為鋪墊。
他知道這筆交易對中央軍有多重要。
也希望在緬甸戰場東南亞戰場建功立業。
當前遠征軍又鄧錫候負責的局面,滿足不了史迪威的野心,無奈川軍牢牢的掌握了戰爭主動權。
雖然沒有大刀闊斧的攻城掠地,可是勝仗不斷。
跟日本人較量一直處于上風。
史迪威不得不接受這個不算是太糟糕的局面。
臘戍是個很小的鎮子,常住人口修筑的房屋,跟火車站的占地面積差不多大。
夜里很枯燥。
這兩個外國人,卻喜歡上了聽周小山跟鄧錫候,劉文輝以及川軍軍官一起吹牛。
周小山也接到了永州轉來的命令。
盡力交好兩人。
盡可能的利用機會,宣傳十八集團軍和新四軍在敵后抗戰中起的作用。
搞的周小山不得不請他們去河邊釣魚,避開中央軍,沒事就給他們講述鬼子的戰斗特點,以及對付他們的辦法。
然后抗戰以后的眾多戰役,中央軍,桂軍,川軍,晉綏軍,包括十八集團軍的戰例。
把兩人的關注點引到地方軍以及八路軍身上,又不顯得突兀。
甚至很多十八集團軍的具體的情況,通過劉文輝,鄧錫候的嘴巴來介紹,然后他負責補充。
劉文輝找了一本《論持久戰》出來,詳細的給他們解釋發表的日期。
兩人對延安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尤其是史迪威,當即就收藏了,
如果不是前方的戰事沒有結束,史迪威都遏制不住去延安拜訪的沖動,史迪威還發電報讓大米粒堅的使館,跟重慶辦事處保持聯系,甚至派觀察員到敵后戰場。
當然,這些工作有個前提。
就是中央軍將領沒在。
如今得知戴安瀾今夜還要進攻的杜聿明心里沒底。
拿著電報找來。
別說周小山知道該怎么說,連亞歷山大和史迪威也知道該怎么做。
畢竟鄧錫候詳細介紹了十八集團軍跟中央軍歷史恩怨情仇。
在對方好奇時候,還專門叮囑了他們,
“小山,幫我看看,這是今夜同古準別對日軍發起的進攻計劃!天舒和自衛軍羅司令已經去攔阻近衛師團去了!”
周小山咧著嘴笑的很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