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點半左右,吳菲菲、段云他們也陸續來到實驗室。
許秋已經旋涂完畢,將樣品裝入蒸鍍艙,開始抽真空,準備蒸鍍。
陳婉清剛進實驗室,就聽到機械泵發出的噪音,仔細一看,居然是許秋在用。
“學弟,你什么時候來的?”陳婉清道。
“八點多吧,剛剛還遇到魏老師了,他說讓我和你們搶手套箱用。”
“噗——”陳婉清笑出了聲:“這確實像是他的說話風格,他還和你說什么啦。”
“我把昨天的測試結果告訴他了,他說可以發個小文章。”許秋道。
“真的假的,昨天的結果你還沒跟我說過呢,效率很高嗎?”陳婉清道。
“7%左右,PTB7-TH體系。”許秋道。
“不錯哦,”陳婉清道:
“如果效率再高點,估計可以發個二區吊車尾的期刊,比如s這樣的,或者三區的RSCAdv.之類的。
沒想到學弟,這才剛進組兩個月就要有文章了。”
“我也沒有想到啊,之前就是單純的想完成魏老師給我的項目。”許秋道。
“學校的項目都好說,他就是給你練練手,就算效率測個1%都可以的,只要表征做全,PPT多弄幾頁,結題報告看著豐滿一些,通過項目驗收很容易,畢竟是本科生的項目。”
“其實,發文章也不算難,二三區的還是比較容易的,只要效率做的差不多,然后稍微有點新意,和其他人不一樣就行。
我當初要是上手的時候,就做PTB7-TH的體系,可能出成果還會更快一些,不過估計得費不少材料。
那時候蒸鍍的條件是最難摸的,因為在蒸鍍的整個過程中,完全不知道里面發生了什么,只有在蒸鍍結束并測試了器件后,才能拿到數據,進而分析哪里可能出現了問題。
當時連著做一個月器件都是接近0的效率,真是一段黑暗的時光啊。”
“學姐這是前人種樹,后人乘涼啊。”許秋道。
“彼此彼此,你也幫了我不少忙,”陳婉清道:“兩個人做一個領域還是比一個人單干要強的多,有什么問題還能互相討論一下,你看吳菲菲和段云就經常苦著個臉。”
“小聲點,當心被他們聽到。”許秋笑道。
…………
蒸鍍完成。
許秋先測試了最佳條件下的兩片基片,效率分別7雖然相較于昨日的6.92%有所提升,但是還差了些意思。
他又測試了剩余的六片,本來對它們不抱有太大的希望,沒想到收獲了意外的驚喜。
有一片的最高效率,達到了7.86%,離8%只差臨門一腳了。
看條件,是“23毫克每毫升,給受體比例1:1.3,0.7%體積分數DIO+氯苯溶劑,2200r.p.m.”。
而且,這個溶液的轉速還沒調過,所以效率突破8%還是很有可能的。
至于魏老師說的9%,許秋就當那是玩笑話了。
目前,他看不到這個體系效率能做到9%的路,或許將鈣這兩種傳輸層材料換掉,能夠進一步優化器件性能,但沒有相關經驗就去貿然改變已經摸好的實驗條件,大概率是越調節效率越低的。
能改動的基本上就只有有效層了,而有效層他已經試了超過70種條件,進一步的提升空間也不大。
因此,他現在就只求一個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