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什么聲音了嗎?”他最先反應過來,停下了手中的動作。
“好像是漏氣聲?”韓嘉瑩不確定道。
“應該是的。”許秋看了看旁邊的面板上的氣壓示數,在沒有操作的情況下,每隔幾秒鐘就下降0.1bar,這顯然是不正常的。
略作思考,他大致猜到了原因所在,于是迅速撕開一袋一次性乳膠手套,將其中一只手套包裹在氣路管的末端。
果然,“呲呲”的漏氣聲消失了。
“我明白了,氣路閥門是安裝在勻膠機內部的吧,”韓嘉瑩分析道:
“當師兄卸下氣路管后,手套箱內外就會接通,再加上艙內壓力是大于一個大氣壓的,所以就會造成漏氣現象。”
“沒錯,所以剛才我用一次性手套堵住了缺口,算是權宜之計。”許秋點點頭道。
雖然他實驗沒少做,但是在手套箱中搭設實驗儀器,對他來說,也是頭一次。
接下來的主要任務,是用氣路管連接機械泵和旋涂平臺。
手套箱對氣密性的要求很高,像氮氣槍、機械泵的氣路都是提前鋪設好的,采用的是安裝在箱體側邊的中轉接口,拆裝起來還是比較麻煩的。
最好的情況,就是不動手套箱中原有的氣路。
可兩臺勻膠機型號不同,氣路管不一定兼容,需要嘗試后才知道。
而這種用于真空設備的氣路管都是硬管,因為如果是軟管的話,在低真空度下就會被大氣壓力壓扁。
想要調節這種硬管的內徑,還是比較困難的。
要么給予其一個巨大的外力,將管子硬塞到連接口內,這個比較考驗手部的肌肉力量,要么加熱使其內壁軟化,然后再進行連接。
后者需要使用專用的加熱擴壁機器,現在實驗室里并沒有,因此只能先選擇前者,憑借蠻力硬懟了。
考慮清楚后,許秋拿起之前卸下來的氣路管末端,取下上面的一次性手套,“呲呲”氣流聲重新出現。
他將氣路管對準旋涂平臺上的銅制接口,迅速用力一頂。
進去了一截,有戲!
氣流聲也隨之消失。
硬管大約包覆住接口三分之一的長度。
還不夠,為了確保之后的實驗過程中不出問題,最好是完全包覆住。
“師兄,加油,用點力啊,沒吃飯……”韓嘉瑩在旁邊‘鼓勵’道。
許秋瞪了她一眼,這家伙現在開始開玩笑了。
不過,學妹的鼓勵還是有些作用的,在加了BUFF后,他又努力了懟幾分鐘,終于把硬管頂入了接口的最深處。
隨后他又用扎帶捆住氣路管和接口,防止其脫落。
終于完成了,許秋甩了甩輕微發痛的右手,長吐出一口氣。
雖是十二月已然入冬,但汗水還是從他的臉頰旁滴落,沒入灰白色的實驗服中。
人在手套箱中,也沒辦法擦汗,不過他早已經習慣,要是在夏天做實驗的話,只會比現在的情況更夸張。
緩了一會兒后,許秋開始打量新旋涂平臺的操作界面。
比原先的勻膠機復雜了一些。
普通勻膠機只有有吸片、啟動兩個按鈕,以及轉速1、時間1、轉速2、時間2四個齒輪式數字設置區。
而眼前的加熱式勻膠機,除了這些基礎功能外,還額外增加了平臺溫度數顯面板、程序控溫功能、而且最多支持八段步驟。
每段步驟都是程序控制的,可以分別設置轉速、時間、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