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正事,陳婉清回到了認真的狀態:“我主要補充A-D-A系列的吧,這段時間我積累了幾個想法。首先,可以把用于二元D-A共聚物給體材料中的D單元引入到A-D-A分子中,比如IDT、IDTT這些,剛好是大的共軛稠環結構,與A-D-A分子同樣匹配。”
“這樣會不會合成難度太大了些。”許秋皺了下眉,不過很快舒展開來,自言自語道:“合成難度這些不是我們要考慮的事情,只要合理即可。”
“沒錯,畢竟是展望嘛,”陳婉清笑了笑,說道:“還有就是關于A-D-A分子低電子遷移率、電荷輸運差的情況,我有一個思路,提高末端A單元的吸電子能力,可以增大分子內的偶極,或許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
“這個可以。”許秋點了點頭,學姐提出的這兩點,作為A-D-A系列的展望差不多夠了。
他開始講述他的想法:”PDI衍生物的優化,主要的思路是削減其結晶性能,現有的一大常見方法是將PDI二聚。
我覺得可以進一步三聚、四聚,當然,同樣面臨合成難度高的問題,不過從思路上來講應該是沒問題的。
還有一個思路,可以將二聚體之間的單個碳碳單鍵,變更為多重碳碳單鍵相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回補二聚帶來的結晶度下降,從而得到結晶性介于單獨分子和二聚體之間的中間態,使材料性能優化的更為平滑。
而且,這種方法也可以進一步引申到三聚、四聚體中。”
“不錯,很有想法嘛,我覺得我們自己都可以試著做一做呢。”陳婉清贊許道。
“其實,我還有個想法,但綜述計劃書里空間太小,寫不下。”許秋笑了笑道。
“說人話。”陳婉清沒好氣道。
“這個想法我想留著自己做,不想寫進去綜述里。”許秋道。
“那就留著唄,就數你精”陳婉清白了他一眼,繼續說道:“我們剛才說的這四點或是五點,再加一些常規的,比如非鹵溶劑、空氣穩定性相關的研究,也差不多了,你還有補充的嗎?”
“我再補充一點,”許秋道:“N2200體系也是一種D-A共聚物,只不過是受體聚合物,其中A單元是NDI,D單元是兩個噻吩,而NDI的結構和PDI類似,我覺得可以用PDI分子替代NDI分子。”
“這個好,我覺得說不定能出一篇文章呀,”陳婉清眼睛一亮,問道:“你舍得寫進綜述里去?不自己留下來做?”
“這是我隨便想出來的,如果學姐喜歡,那便給你留著。”許秋笑道。
“那倒不必,”陳婉清擺擺手道:“我之后還是主要做A-D-A系列。”
就這樣,兩人再次踏上了兩條不同的路。
上一次,許秋選擇了P4T體系,最終得到PCE11材料,收獲了一篇AM以及其他文章若干。
這一次,未來走向如何,他也不清楚。
盡人事,聽天命,做好自己,無愧于心,這便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