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秋也不主動高談闊論,大多數時候都充當一個聽眾,笑呵呵的聽著。
偶爾被問起他的現狀,他就挑重點談了談,“魔都挺好的”、“之后打算繼續在魔都讀博”、“有空來魔都玩”這類的。
而后,面對或是羨慕,或是惋惜,或是無感的目光,許秋內心也百感交集。
他不禁在想,將來他選擇扎根魔都的話,和這個小圈子里的人也終將漸漸疏遠吧。
本科四年,博士五年,加起來九年,一朝離鄉,也許再也回不來了。
飯后,武騰飛他們還有活動,說要去KTV一展歌喉。
許秋就婉拒了,今天都是熟人勸酒,他喝了估計快半斤酒,已經有些接近他的極限。
好在酒的度數不高,不過還是有些暈乎乎的。
他便打了個車,直接回家。
……
接下來的日子,又重新回到在家吃飯、睡覺、看小說三者之間重復的生活。
很快,便到了除夕晚上,一家三口,在家里吃年夜飯,看春晚,還有攏旺火,放煙花這些活動。
許秋覺得也許是自己長大了,現在過年都沒什么年味了。
他猶記得,小時候的旺火是自家用煤炭、干柴搭成的,而現在,攏旺火都是小區物業負責的,直接用上了蜂窩煤,雖然更加方便、持久,但是總感覺失去了靈魂。
放煙花也是,小時候在鄉下,沒有太多可玩的東西,過年的時候拿著各種各樣的炮,可以玩好久。
比如,二踢腳橫著放,或者用鐵盆蓋住炮仗,然后鐵盆會被炸飛的特別高,因為是在鄉下,倒是沒有多少隱患。
不過,有一次他玩脫了,扔了炮仗在盆里,但自己跑的慢,盆直接彈起來砸在了手上,好在炮仗的威力不大,手疼了幾天,沒有留下什么后遺癥。
而現在,他看著倉庫里的大小花炮,已經沒有什么玩的**了。
這些炮都是許洪文買回來的,他單位里有幾個同事,每逢過年就會做這方面的生意,推銷煙花爆竹,他的臉皮薄,加上確實有需求,每年都會從同事手中買兩三百塊錢的炮。
時間來到午夜十二點。
許秋給親朋好友,包括課題組里的幾個人、魏老師都發送了拜年微信。
內容嘛,是從其他人那邊復制過來的,改改名字,就變成自己的了。
不過,他不喜歡群發,每一條都是加上稱呼,單獨發送的。
許秋想前些年,拜年短信都要提前發,不然等到十二點整點才發,可能線路堵塞,要一點多才能收到。
而現在短信流暢了,人們卻都開始使用微信拜年了。
此時,微信群里也出現了不少拜年紅包。
許秋隨意搶了幾個,大多數都提示“手慢了,紅包派完了”,偶爾搶到了也是幾毛幾分的。
他也不在意,紅包嘛,主要就是個彩頭。
然后他又在幾個主要的群里,分別發了幾個拜年紅包。
……
年后的日子,倒是忙碌了起來。
需要到處串親戚,以及在家里等著其他人來拜年。
母親這邊的親戚,大多喜歡玩,聚在一起打打牌,搓搓麻將什么的。
父親這邊的親戚相對混的比較好,吃飯也講究一些,喝酒也多些。
中途,許秋還收到了魏老師的電話,說“他約稿AFM,但編輯不收,打算重新再約ACSEnergyLetter的編輯”
許秋也不是很意外,他抽空花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用ENDNOTE把文獻的格式改成ACS的,再次用郵件把文件發送給魏老師。
沒有實驗做的日子,過的飛快,很快,便到了返校的日子。
相比于課題組規定的時間,推遲了一天,許秋已經提前和魏老師講過。
他帶了些家鄉特產,再次踏上了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