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學姐有想過接下來怎么優化嗎?”許秋問道,這個實驗結果算是正常,至少說明學姐這批器件做的沒有問題,只是材料的上限擺在那里。
“這倒是想過,”陳婉清點點頭,“之后我打算基于C1的結構做出C2、C3、C4,只是現在C1只有起步不到1%,我心里有些沒底。”
“唔……”許秋沉吟一聲,開始思索。
日后他大概率也要做A-D-A體系,現在幫學姐就是在幫自己,只是之前把注意力集中在PDI體系,現在學姐是新體系,又要重新翻一遍相關的文獻了。
罷了,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想到這里,許秋說道:“我有時間幫你分析分析,看看有沒有什么好的改進方法吧。”
“真的嘛,那太好了。”陳婉清笑了笑,回想到之前發表的幾篇文章,多多少少都有許秋的影子,聽到學弟的話,頓時安心了不少。
隨即,她歪了歪腦袋,“對了,那篇綜述,我的那部分已經寫完了。”
“這么快……”許秋頓了頓,“也是,學姐你過柱子的次數比較少,那等下我們可以討論一下。”其實他和韓嘉瑩的進度也沒落下多少,差不多完成了80%左右。
“好呀。”陳婉清點點頭,繼續測試。
之后,學姐連續測試了三片C1的器件,效率均在0.6%-0.9%之間浮動,她便讓出了手套箱。
許秋無縫銜接上,花費一些時間,測完了他剩下的五片器件,效率在3.4%-4.1%之間浮動。
這個結果,倒是比模擬實驗室II中得到的結果波動幅度大了一些。
究其原因,這種探索性質的實驗,許秋并沒有做重復性實驗,每種條件只有一片器件,波動性自然會很大。
回到辦公桌,陳婉清得知了許秋的器件的結果,隨意提了一句:“4%的效率,3D-PDI體系,應該可以發二區了吧,我記得上次那篇JACS的審稿也才4%。”
“再試著改進改進吧,現在直接發二區太浪費了。”
“也是,你的基礎這么高,可以再往上沖一沖的。”
閑聊了幾句,陳婉清打開了綜述的WORD文檔,兩人坐在一起開始討論。
學姐總體的行文思路并沒有跑偏,所以許秋直接把她的那一部分拷貝到自己的電腦中待用,之后等他和學妹兩人負責的部分完成后,再整體潤色一遍。
此前,他們三人對綜述第二部分進行了分工,現在學姐提前完成了她的部分,許秋就讓她先進行第三部分的撰寫。
第三部分同樣有三個小的主題,分別為“光吸收性能”、“電荷輸運”以及“薄膜顯微形貌”,當時寫綜述計劃書的時候,學妹還沒有參與進來,那時候許秋的負責“光吸收性能”,學姐負責后兩者。
現在多了一人,剛好可以每人負責一個主題。
許秋連線了還在張疆的韓嘉瑩,三人討論了一番。
最終決定他還是負責“光吸收性能”,學姐負責“電荷輸運”,學妹負責“薄膜顯微形貌”。
……
討論過后,許秋又去了趟魏老師辦公室,匯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