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菲菲匯報了“氯化鈣添加劑”工作,數據已經齊全,正在撰寫文章,打算投稿CC期刊。
段云上周繼續進行“銀納米線摻雜PVDF基底熱電器件”的工作,據他說“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這個工作非常有希望“。
他的PPT中列了一張圖片和一個表格,包括功率因子,塞貝克系數等熱電參數。
熱電相關的領域,許秋并不是很熟,聽段云說起來倒是挺像回事的,就是不知道事實上是如何,就像之前段云發的那篇關于“碲化鉍的PH1000摻雜”的文章,當時也是吹得起勁,結果最終水了一篇二區的ACSAMI。
田晴上周去張疆做了一次鈣鈦礦量子點,但沒有制備成功;
后面TRPL儀器到了,她和吳菲菲再次合作,跑去進一步研究鈣鈦礦光伏器件的電荷輸運機制,打算把這方面的工作單獨拿出來寫一篇文章。
她之前已經發表了一篇相關的文章在ACSEnergyLetter上,現在算是更深入的研究。
孫沃仍然是文獻匯報,講起來還是有些緊張,不過與上一周相比,有了些許的進步。
在文獻匯報的最后,他總結道:
“鈣鈦礦光伏材料雖然光電轉換效率高,但是存在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要用到鉛元素,鉛的毒性高,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另外一個問題是鈣鈦礦相極其不穩定,只要接觸少量的水或氧就會發生相變,造成器件效率急劇下降。
因此,接下來我打算做錫基鈣鈦礦的研究,用毒性非常小的錫元素取代高毒性的鉛元素,開發環境友好型鈣鈦礦光伏器件。”
“錫基鈣鈦礦……”魏興思重復了一遍,臉色有些古怪,隨后笑著點了點頭,問道:“這是吳菲菲安排的畢業設計題目?”
“是的。”吳菲菲代為回應。
“可以啊,現在國際上錫基鈣鈦礦剛剛起步,最高效率只有6%左右,本科生畢業設計,也沒多少要求,給你定個小目標吧,把效率做到5%。”
這回吳菲菲沒有接話,孫沃略顯拘謹的點點頭,“好的。”
許秋在下面暗自思索:
‘也不知道吳菲菲是怎么考慮的,讓孫沃直接接手了一個全新的體系,組里也沒什么可以參考的前期成果,想要出成果非常困難。’
‘不過,話說回來,其實也無所謂,本科生畢業設計,只要數據做全,看圖說話會分析,就超過半數以上的人了,也不能要求每個本科生都去發SCI。’
接著,輪到陳婉清匯報,只有一句話:“上周做了下C1的器件,效率不高,后面在做C4,沒做完,還在合成。”
“繼續加油吧,”魏老師今天接連收到兩個好消息,并沒有發難,身子躺在座椅靠背上,說道:“下一個,許秋你來。”
許秋起身,插入U盤,打開文件,拿起激光筆,在投影幕布上晃了晃,“上周主要合成了兩個3D-PDI分子,初代PDI3-B-5體系,最高效率4.1%,通過光環化反應改性后的PDI3-BX-5體系,最高效率達到了5%以上……”
“5%,PDI體系……”聽到這個數據,魏興思嗅到了文章的味道,扶著扶手,從座椅靠背上支棱了起來,“許秋,你什么想法?”
“我覺得分子結構可以再進一步優化,上周提到的四五種優化方案,現在只試了這一種,”許秋頓了頓,補充道:“此外,器件加工工藝也有改進的空間。”
魏興思考慮了片刻,點點頭,“可以,那就不急著寫文章,先按照你的想法做,還有其他內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