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他器件制備工藝越來越嫻熟,現在模擬實驗人員的智能化程度也越來越高。
換言之,模擬實驗系統給出的初步探索結果,已經越來越接近于材料的真實光電性能。
不過有得就有失,因為探索的條件變多,消耗的時間也有所上揚,就像這次的初步摸索,用時大約七個小時,往常單獨一個體系差不多只需要四到六個小時,如果進行更精細化的摸索實驗,時間還會進一步延長。
好在有一些摸索結果是可以反復使用的,比如三氧化鉬的厚度、氧化鋅層的加工條件,這些關于器件傳輸層的優化,對于大多數體系來說是通用的。
總的來講,許秋在不斷進步,而他任何形式上的進步都會同步反饋到模擬實驗室中。
許秋不禁聯想,未來的某一天,他的實驗技藝臻至大成,系統內的給受體庫趨于完備。
新合成出來的有機光伏材料往系統里一送,不出一日時間,就能直接得到最佳的器件加工條件以及器件性能。
要是模擬實驗人員還會自動處理數據,作圖,寫文章,引用參考文獻,投文章……就好了。
人在家中坐,文章天上來。
啊,我仿佛在想桃子吃呢。
許秋將腦海中不切實際的幻想揮去,退出模擬實驗室。
隨后,他從床上彈起,簡單洗漱,和學妹一起早鍛、吃早餐,然后把學妹送上校車,自己則溜達著前往材一。
等他到達材一216的時候,時間大約是九點二十分,此時辦公室里已經來了不少人。
許秋環視了一圈,田晴操作著ORIGIN軟件,看樣子在處理數據,段云在里間實驗室做實驗,陳婉清坐在辦公桌前發呆。
想到早上模擬實驗室的結果,許秋走到陳婉清旁邊坐下,朝著學姐神秘笑笑。
學姐眨巴眨巴著眼睛,不明所以道:“你笑啥呢?”
許秋笑笑不說話,他還沒考慮好怎么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她。
陳婉清也笑著回應:“對了,別忘了幫我做器件,拜托啦。”
“好啊,”許秋點點頭道:“那我現在去配個溶液。”說完他便起身前往里間的實驗室。
想來想去,許秋決定還是先按照PCE10的體系進行實驗。
雖然效率只有4%左右,但也不算低了,至少能讓學姐有動力繼續進行分子結構方面的優化。
之后可以慢慢引導她往光吸收互補這方面考慮,讓她親自去“發現”PTAZ這類寬帶隙給體,這樣比較穩妥一些。
配好溶液后,許秋開始旋涂、蒸鍍、測試器件,同時,他也沒有落下文章的撰寫工作,抽空把摘要、結論和引言部分補完了。
下午四點多,魏老師拉著一個綠色的行李箱,風塵仆仆的出現在216的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