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許秋目前的非富勒烯受體領域,屬于有機光伏這種不那么熱門的領域中的冷門細分領域,要寫綜述也只能寫大綜述,要是寫小綜述,別人很可能不會買賬,把你的文章給打到三四區去。
段云兩周前“銀納米線摻雜PVDF基底熱電器件”的工作就基本完成了,但文章一直沒動靜。
現在磨了兩周時間,補了幾個實驗,總算把文章初步的框架給弄出來了。
雖然這幾個實驗,許秋眼瞅著都是段云周四、周五突擊出來的,但不管怎么說,至少結果是好的,魏老師臨行前的思想教育工作沒有白費。
田晴帶來的也是好消息。
她和吳菲菲合作的“鈣鈦礦電荷輸運機制”的深入研究工作,目前的核心實驗數據和結論已經拿到,列舉了五頁PPT,主要涉及到“不同鈣鈦礦體系下,電荷輸運過程中的陷阱態,深陷阱與淺陷阱的比例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對器件光電性能的影響”。
事實上,這個工作吳菲菲也沒幫太多忙,她主要是提供相關的鈣鈦礦研究體系,然后田晴自己做器件或者樣品進行各項測試與分析。
田晴打算投JPCL,這是一個物理化學領域的期刊,其實從縮寫上也能看得出來,J代表期刊,P表示物理,C表示化學,L表示Letter。
目前JPCL影響因子8左右,是大類一區小類二區的期刊,日后不好說,如果影響因子能破10,那么或許能夠穩在一區,如果影響因子跌到6、7,可能就滑落為了徹底的二區期刊。
田晴在組會上能拿出這么多數據來,許秋是沒想到的,因為魏老師不在的這段時間,經常要等到下午才能見到田晴的人,畢竟魏老師遠在國外,就算查崗,也只能下午查,所以上午是非常安全的。
許秋估摸著,她應該也對魏老師留了幾手……
接連三波好消息,魏興思都笑的合不攏腿了,得意的往身后椅子靠背一躺,在許秋他們看不見的地方翹起了二郎腿。
然后,孫沃出場,開始匯報。
他這兩周一直在做器件,基于“錫基鈣鈦礦電池”,一共蒸鍍了八批器件,整套清洗基片、旋涂、蒸鍍、測試流程都已經非常熟悉了。
最終的測試結果,濃縮在了一頁PPT上。
好消息是器件終于工作了,不再像之前拿出來效率全是零蛋。
不那么好的消息是,效率有點低,最高只做到了1%,而文獻值是6%,魏老師給的目標是5%。
孫沃講完后,側著身子不再說話,魏興思盯著投影儀投射出來的影像,輕輕敲擊著桌子。
他看了看孫沃,又看了看韓嘉瑩,最后目光在許秋身上停留了一會兒,這才淡淡說道:
“器件放放吧,吳菲菲你把綜述寫完以后,帶帶他把該做的表征都過一遍,大多數的測試實驗室都能做,外面的主要是XRD和SEM,先完成畢業設計再說。”
有了許秋和韓嘉瑩在前,魏興思都差點忘記了,孫沃這樣的才是本科生該有的樣子啊。
……
PS:上周加更3000+,有50月票加更和2000推薦票加更,這周繼續求一波月票、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