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秋撇了一眼任斌的動作,說道:“不用記錄,我直接把注意事項寫在word模板中就好。”
隨后,許秋打開了一個名為“實驗數據”的文件夾,發現里面有各種各樣格式的原始數據,文件的后綴非常豐富,有txt、xls、csv……,甚至還有pdf格式的,大多數的數據文件都是中文命名的。
受魏老師的影響,許秋平常的實驗數據文件都是全英文命名、整齊分類的,現在乍一看到這么多數據混亂的堆在一起,還有些不適應。
不過,許秋很快便調整過來,注意到一個特殊的文件,“實驗方案及各表征工作的意義.docx”,雙擊點開。
“這是三月份開題報告期間,學姐給我做的實驗計劃,我就是按照她的計劃來進行實驗的。”任斌主動解釋道。
“明白。”許秋點點頭,瀏覽了起來,里面的項目并不多,包括:
氧化鋅薄膜的制備,用異丙氧基鈦、二乙基鋅和去離子水作為前驅體溶液,利用ald方法,在硅片、石英基底上進行沉積,改變異丙氧基鈦的含量,可以調控薄膜中鈦元素的含量。
紫外可見近紅外光吸收光譜測試(uv-vis-nir),檢測氧化鋅薄膜的光吸收性能。類似于許秋平常測試的uv-vis,只是新加了近紅外光的檢測器,檢測范圍可以從200-900納米左右,拓展到200-2000納米左右。
橢偏儀,測試氧化鋅薄膜的厚度和部分光學特性。這個許秋之前測試厚度時有考慮過,但最終還是放棄了,選擇了sem手段,主要是因為橢偏儀測試過程中涉及擬合,對于許秋的有效層材料來說,每一種新材料都對應了完全不同的擬合參數,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并不是很值得。
x射線衍射,即xrd,用來氧化鋅薄膜的結晶性能,探索基底、雜質濃度、薄膜厚度對結晶的影響。
霍爾效應測試,得到氧化鋅薄膜電荷遷移率、導電性能隨摻雜濃度的影響,最終篩選出最優的摻雜濃度。這個測試和段云的熱電材料有些相關,段云制備出來的樣品,也是要去測試霍爾效應的,獲得材料的導電率。
看完任斌學姐給出的指導文件后,許秋繼續依次點開各個文件、對照著文件名查閱起來。
最后,許秋總結道:“按照你的學姐的實驗思路是什么問題的,現在的實驗數據可以先處理一下。數據量方面,相對來說有些少,大概只有四五張圖,不過這個也沒辦法,之后再說吧。”頓了頓,許秋轉頭問道:
“對了,數據處理方法、畫圖你都會吧。”
“把數據導入excel,然后生成散點圖?”任斌試探道。
“excel?”許秋下意識的反問,隨后反應了過來,任斌沒接觸過origin也很正常。
許秋摸了摸下巴,說道:“也不是不行,不過最好還是用origin這樣的專業數據處理軟件,這樣吧,你先按excel把數據弄出來,然后我幫你畫圖吧。”反正只有幾張圖片,交給他處理也不過十幾分鐘的事情。
“處理完圖片后,就要開始寫第二部分‘實驗部分’,里面包括用到的藥品、試劑,薄膜制備過程,以及各項表征測試手段的具體方法。”許秋一邊在模板中操作,一邊告訴任斌該部分需要補充的內容:
“第三部分就是實驗數據分析部分,這個等第二部分弄好,把數據圖片處理出來再說。”
“第四部分是結論,最后是參考文獻和致謝部分,這部分最后再寫吧。”
一共花費了半個多小時的時間,許秋幫任斌把畢業設計撰寫思路梳理完成。
任斌的工作給許秋的感覺,總體來說完成度還可以,雖然任斌平常吊兒郎當的,但在能否順利畢業這種大事上,他還是挺靠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