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秋來說,整張桌子上,除了魏老師外,他一個人都不熟悉,不過他也不在意,他今天就是來蹭飯的,領略一下津城的菜。
不算之前做火車經停過的幾分鐘,這還是他第一次來到津城。
雖說現在交通發達,不論是在國內的哪一個城市,都可以吃到各大菜系的菜品,但地方還是保留有地方的特色,有些特色菜,只有在原產地才能吃到那種味道。
許秋觀察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一桌子人除了Bazan的助理外,其他人都是男的,那個助理看起來,多半不是正統的科研人員。
也就是說,一桌子搞科研的人,都是漢子,沒有一個妹子……
其實,研究生里男女比例雖然失衡,但也沒有夸張到十幾比零的程度,大概在2:1左右。
只是這桌子上的都是頭部玩家,而女性想在科研圈里混出頭來,確實非常的困難。
魏老師課題組里,陰盛陽衰是一個特例。
很快,服務員開始上菜、開酒,同時介紹著菜品,“八大碗”、“四大扒”,名字聽起來還挺響亮的。
龔遠江這邊準備了紅酒、啤酒和白酒,紅酒不知道是什么牌子的,啤酒是勇闖天涯,白酒則是五糧液,不過只有兩瓶,由幾位老師分著喝,學生就輪不上了。
桌上另外幾個學生都選擇了啤酒,許秋也就跟著選擇了啤酒。
飯菜味道吃著還不錯,到了中場,魏興思朝許秋使了個眼色。
許秋會意,開始朝幾位老師敬酒,和元旦課題組聚餐那次差不多,只是這次是客場,不需要輪著多次敬酒,敬一輪就好了,老師們也都很隨和。
學術圈就是花花轎子眾人抬,說不定哪天文章就到了其他人手里了呢,結個善緣,混個眼熟總歸是有點用的。
可能也會有各自的算計,尤其是研究領域類似的,不過一般也沒什么大仇,面子上都不會過不去,最多不主動往來就是了。
酒桌上,幾位老師中英文混雜侃著大山,分析著國際形勢,或是項目申請之類的事情,也會談及具體的科研內容,不過相對比較少。
晚飯吃到七點半,幾位老師在龔遠江的帶領下出去進行“中年人的活動”了。
臨行前,龔遠江讓他組里的大師兄帶著其他人學生活動。
許秋這才發現之前帶他們來飯店的博士生,就是龔遠江組里的大師兄曹思。
曹思今年剛剛博四畢業,然后決定留在本校龔遠江組里繼續干兩年博后,看樣子是被當做嫡系來培養了。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科研工作者也是一樣的,到了一定的年齡,就很難在一線進行科研工作了,偌大的一個課題組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總要有人接手吧,因此都會提前尋找接班人,培養小老板。
曹思挨個詢問十多個學生們的意愿,有幾個聲稱不勝酒力的回去休息了,還有的人已經提前有了約。
不過,最終剩下的還是有十多個人,因為有些人打算帶家屬過來。
許秋本來不想去湊熱鬧的,可想了想回酒店也沒事情干,再加上曹思盛情邀請,便應了下來,他只喝了兩瓶啤酒,這點量對他來說就是灑灑水,思維和行動上面都沒什么影響。
這邊也有類似魔都綜合大學的大學街,曹思帶著眾人去了大學路上一家相對安靜的桌游店,沒有挑嘈雜的KTV之類的地方。
路上,有個妹子主動靠了過來,朝許秋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