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好樣品臺后,還需要再把樣品臺放回去蒸鍍艙內。
可拆下來容易,放回去就難了,因為要在手套箱內進行操作,存在很多的限制。
一方面戴著厚厚的橡膠手套操作起來很不方便,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橡膠手套的長度是有限制的,樣品臺的位置在手套的極限位置處,必須把左手伸的非常直才能夠得著。
再加上有手套箱玻璃的格擋,不能讓兩只手同時伸直到樣品臺的位置,也就是說必須單手操作。
許秋在手套箱內摸索了半天,想到了解決方法。
首先用中指和無名指托住重量達到一斤多的樣品臺,然后大拇指和食指并用將墊片、螺絲擰上去,同時,他在外面的身體,還要保持半蹲著。
然后,許秋整個人就呈現出一種類似于將一塊巨石托舉在頭頂的姿勢。
結果,只是擰這三個螺絲,他就花費了二十多分鐘,還出了半身的汗,感覺就像和學妹打了一架一樣。
一想到之后可能還要換回原來的掩膜版,許秋就兩股戰戰,看來日后還是得優化一下拆卸的方案啊……
完成了這一項操作,許秋掌握了“更換樣品臺”的技能,同步將更換好掩膜版的蒸鍍手套箱復制進模擬實驗室中,開啟性能摸索,選用了等幾個標樣進行實驗。
隨后,許秋看向旁邊旋涂手套箱旁的韓嘉瑩和莫文琳,發現她們兩個人居然有說有笑的聊起來了。
之前不還是一副劍拔弩張的模樣嘛?
果然女人都是一群奇怪的生物。
不過,現在換做韓嘉瑩對莫文琳進行教學,要比之前由學姐負責靠譜多了。
而且閨蜜什么的,哎嘿嘿……
許秋向她們兩人走過去,交待她們之后在蒸鍍時注意基片的擺放方向,然后返回辦公室,繼續撰寫文章。
現在一周的時間過去,許秋兩篇文章的整體框架已經完全構建了出來,論文完成度均達到了六成之上。
這個進展還是非常迅速的,畢竟文章寫多了,許秋也總結出來一套寫作的套路,對于類似的體系,直接換個模板套用一番就是了。
倒不是許秋不想寫“新”東西出來,實在是客觀上確實沒什么新東西出來。
像材料領域屬于應用科學,就是靠一點點進步,一步步的向前挪,最終量變達到質變,他現在在做的事情就是這個。
想要一蹴而就,還是做夢吧,夢里啥都有……
而且,新不等于好,大多數在學術圈里的“新”東西,之所以新,是因為差……
舉個栗子,剛入行的科研小白可能會有疑惑,“為啥我們不做XXX結構呢,這個新結構沒人做啊,為什么一定到去跟隨大佬的腳步,做類似的結構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大概率不是沒人做,而是有人做了,但性能不好罷了。
在現實中搞科研又不是小說,循著一條死路死磕下去,結局就是死,什么機緣、什么老爺爺,不存在的。
晚上,莫文琳和韓嘉瑩拿到了新版ITO器件測試的結果。
和之前標樣體系的最高值進行比較,如果不加遮擋板,直接測試2平方厘米的器件,效率衰減幅度在30%-60%之間;
選用和標樣相同的0.09平方厘米的遮擋,效率衰減幅度大約在10%-20%;
而選用小尺寸的遮擋板,0.04和0.01平方厘米,效率衰減幅度分別降低至5%-15%以及0%-10%左右。
韓嘉瑩找到許秋,匯報了結果,并分析道:“新ITO圖案的和原來的標樣相比,性能差距有些大呀,像原來體系效率有10%以上,而現在用0.09平方厘米的遮擋板測試,效率就只有8.35%了。”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表面上來看是這樣的,不過……”許秋話鋒一轉:“現在只是20片基片的數據,樣品數量太小,而標樣的數據都是多次重復出來的最高值,因此不能輕易下結論。”
“也是哦,”韓嘉瑩點點頭,說道:“那我和莫文琳下周再做幾批器件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