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組會。
吳菲菲開始撰寫二維鈣鈦礦的綜述計劃書,目標期刊AM。
段云將之前投稿ACSAMI被拒稿的稿件,改好格式轉投了RSCAdv.,同時和吳菲菲進行熱電領域的工作交接。
雖說是工作交接,但其實也是新開了一個研究方向,然后段云和吳菲菲一起研究。
如果段云在他畢業前能夠把文章寫出來,那么這篇文章就是他的,反之,就交由吳菲菲繼續研究,文章的一作也就歸吳菲菲了。
方向是段云選擇的,他為了省事,選了一個新意不太大的研究項目,就是用“鈷納米線摻雜PVDF制備熱電器件”。
因為之前已經使用過銀納米線、鎳納米線摻雜PVDF,發了兩篇文章,所以現在除非制備出來的器件性能非常好,不然最多也就是發一篇ACSAMI級別的文章,搞不好又是一篇三區的RSCAdv.。
田晴上周已經將“二維鈣鈦礦標樣體系的電荷輸運研究”的工作整理好,并按照魏興思的意愿,投稿了然后表示“這周打算看看文獻,尋找一下接下來的研究方向”。
這當然是比較委婉的說法,直白點呢,就是“接下來的研究方向我母雞啊,要不魏老師你幫我安排一個,我考慮考慮?”
其實,田晴也有點怕魏興思再給她安排類似“鈣鈦礦量子點合成的工作”,她是真的不想做合成。
不過,她這種理論研究比較特殊,很難自己閉門造車,必須依附于一個現有存在的體系進行研究,而鈣鈦礦的幾個標樣體系她都已經研究過了,因此一時半會兒沒有了思路。
魏興思點點頭沒再言語,算是默認了。
孫沃開始匯報:“接下來,我打算研究錫基二維鈣鈦礦光伏器件……”
“二維加上錫基,能做的好嗎?”魏興思似是自問自答道:“不管怎么說,先做做看吧。”
許秋聽出來魏老師話語中的糾結之意。
一方面,魏老師能夠理解現在二維鈣鈦礦體系競爭壓力大,孫沃或是吳菲菲另辟蹊徑選擇一個細分的冷門領域沒什么毛病;
另一方面,鈣鈦礦這里的冷門細分領域和有機光伏的三元共混體系,或是三元共軛給體材料冷門細分領域不同,前者冷門是因為它難以出成果,后者是因為缺乏新意。
換言之,有機三元體系的性能是有二元體系作為保底的,不會差到哪里去,而鈣鈦礦錫基、二維兩個策略雖然分別解決了“鉛的毒性”、“環境不穩定性”的問題,但兩者均會造成性能的降低,差差疊加,性能結果大概率不太行,很可能效率連1%都破不了。
當然,如果最終結果是好的,比如錫基二維鈣鈦礦材料的效率數據有12%、15%,按照現在鈣鈦礦領域的熱度,發篇CNS都是有機會的,但這種想想就行了,就算真可以,也基本上輪不到孫沃。
陳婉清繼續手中IEICO-4F、IEICO-4Cl兩個體系的工作整理。
她也不急,反正這兩個體系都缺少光源的數據,至少也得等九月份把光源測試完,才能投出。
同時,她現在開始每天也會抽出一個小時的時間,專門用來整理自己的博士生畢業論文。
魏興思現在對陳婉清和段云兩個即將畢業的博士生管的就沒有之前那么嚴了。
畢竟兩人的文章數量都已經達標了,只要他們做好工作交接,沒必要卡著人家。
而且,學生日后混的比導師好的情況比比皆是,維系好師生這層關系,那就是妥妥的人脈啊,科研圈里面的師生關系,只要不是學生和老師兩人鬧僵了,那都是很穩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