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言之,中產想要突破界限,幾乎是不可能的,出生前,有投胎的一次機會,出生后,想要打破壁壘,大約有且只有兩種途徑,嫁入/入贅豪門,或者一路開掛……
類似中500W、1000W彩票這種,算是開一次掛,并不足以實現層次上的升華,一般都稱這類人為暴發戶,除非天天中大獎,那才稱得上是“一路開掛”,當然這種掛就開的太明顯了,估計過不了多久就會被請去喝茶什么的。
這種“少數精英”指導整體文明,通過割韭菜的方式發展的模式,自然是沒有問題的。
因為這恰恰就是人類文明自身做出的選擇,從封建社會,甚至更早的文明時代,一直到現在,國家的運轉機制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在生產力沒有達到極致,物質沒有極大豐富的時候,放棄這種模式就是在作死,必然導致混亂。
當然,具體到不同時代,不同國家,韭菜們的情況也會有所不同。
第一種情況,幾百年前,封建帝王社會。
普羅大眾的最低生活水平是1,連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保障不了,很多人會餓死、凍死;
中間部分的生活水平是1-100,努努力可以讓自己不餓死、不凍死,這個時候的中產還是非常想要努力的,因為不努力就會死;
上部分的生活水平是100-10000,不會餓死,但生活也就那樣,上限遠遠比不上現代社會,就比如古代的皇帝生活,在現在很多人看來也不過如此,許秋就覺得在一個沒有網絡,沒有肥宅快樂水的世界,還不如在現代當一條咸魚呢。
第二種情況,現今。
因為三次產業革命帶來生產力的高速發展,普羅大眾的最低生活水平達到了100,這意味著只要有口氣,基本上餓死、凍死很難,而且還有低保,雖說可能會有黑幕,比如類似新聞報道中的開寶馬領低保,但總體上還是比較干凈的,只是這個保障的力度并不大,也僅限于保障基本的生存;
中間部分的生活水平是100-10000,但絕大多數人都是處于100-1000的范圍內,拉不開太大的差距,努努力的話,或許能打破1000這個小壁壘,達到1000以上(相當于月薪2、3W以上),但想要上10000(比如有實權、年薪幾百萬之類的),百萬個人中才可能會有一個吧;
上部分是10000-10000000,生產力在不斷發展,世界總體和平,沒有進行資源的重新分配,根據馬太效應,最頂端和最低端的差距自然會越拉越大,也就是貧富差距只會越來越大,用一個很簡單的事實來表達,就是不論什么稅,收到最后指向的都是中產。
第三種情況,不談意識形態問題,對于漂亮國、歐洲的發達國家來說,它們依靠金融等手段,將其他國家作為韭菜進行收割,這也讓它們的整個社會處于高福利狀態。
普羅大眾的最低生活水平是500,中間大部分是1000-10000,上部分同樣是10000-10000000。
因為有著高社會福利,所以中間這一檔都是1000起步,努努力的話,也不過到2000、3000,拼了命能到10000。
但到了10000又能如何呢?再往上你也上不去。
這也是歐洲人普遍比較佛系的原因,就比如德意志,每年365天,平均休假150天,動不動就休假,動不動就旅游。
反正每周工作四天,也足夠維持高質量的生活了,剩下的時間旅旅游、玩玩游戲、“玩玩游戲”,干啥都好呀。
還有不少人,會選擇極限運動之類的項目,這也被笑稱是“外國人為什么那么少的原因”。
從國家的發展角度,自然是希望韭菜長勢喜人一些,可以一茬茬的收割韭菜,這便是種花家只用了不到百年的時間,就完成了歐美數百年的積累,甚至有望在不遠的將來實現超越的一大原因。
本質上就是這幾代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種花家的崛起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