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楊欽是重復許秋造出來的輪子,但也是從零開始,這說明他基本上沒有劃水,甚至可能還加了班,或許是藍河許了他什么好處吧,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嘛。
這邊有機實驗室多了三個新通風櫥,還新添置了不少儀器,包括一臺比較高級的高壓液相色譜儀,可以同時過四根柱子,比較適合這種企業級大批量的制備材料,而且也自帶純度分析功能。
還有一臺紅外光譜儀,也是用來表征產物純度的,畢竟,現在做出來的材料是用來賣的,需要出具純度檢定報告才能讓用戶用的安心。
另外,還有一臺微波反應器,同樣是CEM品牌的,用來加速反應的進行。
許秋不得不感慨,企業的條件還是好。
這兩個實驗室新添置通風櫥和儀器,總價保守估計已經超過100萬了,這出手可比高校大方多了。
在高校,科研經費的分配其實很不平衡,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送888現金紅包#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大多數課題組其實都沒太多的經費,100萬都是一筆不小的錢了,很多副教授課題組的儀器加起來都沒有10萬,做實驗的時候都是各種蹭學校公共平臺的儀器。
開局一個副教授,只有一間辦公室,沒有經費,沒有學生,實驗全靠蹭。
這就是青椒學者們的真實寫照。
魏興思現在手中項目的余錢也不多了,林林總總的經費加起來,只有幾十萬,如果之后重點項目、杰青基金沒辦法申請到的話,課題組的發展速度就會減緩。
很多需要用錢來解決事情,就必須要用人力和時間來解決了。
當然,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比如和其他課題組PY,到龔遠江那邊打打秋風什么的。
一天過去。
陳婉清那邊成功制備了三種全溶液加工、半透明、刮涂、柔性、多彩器件,其中的體系最佳,效率達到6.17%。
學姐第一次嘗試,距離7%的目標值已經比較接近了,說明這個體系還是很有希望的。
許秋和韓嘉瑩主要在忙活著有機合成的事宜,帶著楊欽他們成功拿到了IDTT-CHO材料,只差一步反應就能夠合成最終的ITIC。
最后一步反應并不難,就是需要用吡啶,比較有味道,這就交給楊欽來完成了。
臨走前,許秋又找楊欽聊了聊,告訴他接下來要做的事情:“ITIC成功合成之后,先暫時備著,因為ITIC現在已經有人在做了,單獨拿出去競爭力不夠,所以我們要把主要的精力轉到IEICO-4F體系。”
“這種IEICO-4F材料是近紅外體系的代表,陳婉清文章中這個材料以12.3%的效率打破了當前有機光伏領域效率的世界紀錄,我們等陳婉清文章發表,就同步拿這個為賣點宣傳一波,打響我們公司產品的第一槍。”
楊欽:“明白!”
PS:諸位書友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