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當你聽說有的人都已經研究生了還找家里要錢的,也別覺得奇怪,因為真的很正常。
而且,對于生化環材的研究生來說,也很少有可以做的兼職,可能也就只能做一做家教吧.
何況都996了,還想著兼職,哪有那么多時間和精力啊。
這便是內卷的危害,在可分配資源總量固定的情況下,人越努力,平均回報率就越低。
另外,哪怕可分配資源總量不是固定的,而是會隨著勞動量的提升而提升,也可能導向同樣的結果。
比如,在加工制造業實際生產過程中,干的活越多,生產總值越高,看似多勞多得。
但實際上,生產出來的東西并不都是有價值的,只有當它被人消費了,它的價值才能夠顯現。
假如市場上需要10億個碗,而因為多勞生產出來15億個碗,那么多出來的這5億個碗的價值就將大幅降低,平均回報率就因此而變低。
這也是人們為什么痛恨“工賊”的原因,多勞多得在生產力沒有飽和的情況下是成立的,但當產能過剩的時候,多勞多得就不一定成立了。
反而會因為產能過剩,工廠不需要太多員工而使得一些人失去工作。
總結下來,魏興思選擇的余地并不大,就兩條路可以走,或者降低學生的每月補助,或者降低發文章的獎金。
雖然許秋心里大致有數,但他并不想對這件事情表態,便選擇搖了搖頭,沉默應對,而且,他知道一般魏興思這樣問的時候,多半內心已經想好了答案。
果然,魏興思見許秋默不作聲,主動說道:“你看這樣行不行,我們之后發文章,不按照影響因子算,統一定一篇一區文章2000塊,一篇二區文章1000塊。”
許秋裝作考慮了一會兒,然后點點頭:“唔……我沒什么意見。”
看來魏老師是選擇了第二條路,這樣的話對他來說虧了一些,不過卻保障了組里像孫沃這樣沒有文章的學生的利益.
要是保持文章獎金不變的話,孫沃估計一個月就只能拿1000塊,大概率不夠花,要去找家里要錢了。
許秋隨口問道:“那要是發CNS呢?”
“CNS……”魏興思順著許秋的話開始琢磨,突然眼前一亮,抬頭問道:“你又出新的成果了?有機會上CNS?”
‘差點說漏嘴了,’許秋笑著搖搖頭:“還沒……我就是問問。”
其實,如果Y系列受體的體系能做到15%以上,是有機會沖擊一波CNS的,另外,疊層器件假如也能打破當下的桎梏,效率達到15%以上,也是一樣有機會的。
目前來看,Y系列的受體取得突破的可能性更高一些,畢竟都已經14.8%了嘛。
許秋打算Y1、Y2這些早期的工作都不報道,到時候直接把最好的體系拎出來,直接往CNS上投。
“嗯……確實有必要區分一下。”魏興思想了想說道:“CNS、《自然》大子刊,還有你那篇《自然·能源》都按1W算,《焦耳》按5千算吧,這些錢哪怕我貼錢都會出的。”
PS:嘗試一下兩章合并著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