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海波中氣十足的介紹道:“今天第一場匯報,是來自魔都綜合大學的許秋,他的導師是魏興思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基于ADA類型非富勒烯受體材料的有機光伏器件……我們歡迎!”
臺下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
許秋站在演講臺上,看著臺下黑壓壓的人群,其中有一些是國內熟悉的面孔,但更多的是來自世界各地陌生的學者們。
不過,他卻沒有太多的緊張感,這些年來的科研經歷,可以說是極大的鍛煉了他的臨場演講能力。
許秋猶記得他高中的時候,在班級里到講臺上講一道題目都會腿抖,而現在連在MRS這種頂級國際學術會議上做匯報,他感覺都游刃有余了。
深呼了一口氣,許秋開始講述這一年來他主導的工作:
“第一階段,ITIC的起源,我們基于IDT-ICIN材料,對其中IDT的共軛主鏈的進行修飾,將其改為IDTT,得到IDTT-ICIN,并命名為ITIC……”
“此時,非富勒烯有機光伏領域邁入10%效率的階段。”
“第二階段,基于ITIC受體,衍生出四條優化路徑:
“第一條,是對A單元,也就是ICIN端基進行修飾,得到以IT-4F、IT-M、IT-4Cl為代表的幾種受體材料。
“第二條,是對中央D單元的側鏈進行修飾,得到IDIC、m-ITIC等材料。
“第三條,對中央D單元的主鏈進行修飾,得到FNIC、4TIC、IHIC等材料。
“第四條,仿造IDTBR結構,設計AπDπA的結構,得到IEICO系列材料。
“同時,還對給體材料進行了設計,包括H系列、J系列給體材料……
“此時,非富勒烯有機光伏領域邁入12%效率的階段,與傳統富勒烯體系平分秋色。”
在講到這里的時候,許秋注意到臺下的魏興思在看了眼手機后,突然站了起來,神色異常興奮。
不過,魏老師似乎意識到這里是會場,很快又坐了下來,并對周邊的其他學者表示歉意。
許秋雖然有些疑惑魏興思的舉動,但并沒有中斷自己的演講,繼續匯報:
“第三階段,一方面,我們將非富勒烯受體體系與各種概念相結合,包括半透明、刮涂、柔性、三元共混器件,為將來的商業化應用做鋪墊;另一方面,基于第二階段的經驗,我們同時采用多個策略,不斷調控、優化,最終得到了最佳的J2:IDIC-4F體系……”
“此時,有機光伏領域邁入13.5%效率的階段,打破了當時的效率世界紀錄。”
最后,演講到了尾聲,許秋簡單提了一下最近實驗工作的結果,并沒有把具體的細節放在PPT上,畢竟文章還沒有發表,不適合在這種大會上講出來:
“第四階段,我們通過疊層器件的制備,Y系列受體材料的開發,將有機光伏領域的效率沖刺到了17%、18%以上!”
當“18%”被許秋說出口的時候,臺下的研究者們頓時開始交頭接耳,似乎在彼此確認有沒有聽錯。
要知道,現在已經報道的結果中,有機光伏領域最高的器件效率只有14%,是那篇發表在《自然·光電》上的疊層器件。
不過,有一部分人似乎并不意外,就比如臺上的蘇海波,他一邊鼓掌,一邊說道:“有機光伏領域能夠做到18%的效率,真是英雄出少年啊,演講同樣非常不錯,大家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魏興思當即舉手,激動萬分的說道:“許秋,《科學》文章的意見回來了,編輯給的建議是直接接受!你把之前做好的PPT,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此話一出,臺下的其他研究者們又是議論紛紛、交頭接耳:
“有機光伏領域已經很多年沒有出一篇正統的CNS實驗文章了,沒想到竟是被臺上的這位少年給拿下了。”
“而且,還是以碾壓的態勢,直接把原先14%的效率記錄,一舉突破到17%。”
“不僅如此,他剛剛提到的二元Y系列受體材料,對應18%的效率,同樣很有可能再拿一篇C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