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毗陵縣城墻上的百姓雖然有不少都認為孫翊戰敗了,但退去的沒有多少。
在他們心中,還是期望著最后確定的結果,他們期望是孫翊打贏了。
因為今日交戰的這兩方中,一方是守護他們的孫軍,是他們的子弟兵。
另一方則是平日里惡名昭彰,燒傷搶掠的山越賊子。
雖然這些山越賊子前身也是江東的民眾,但自從成為山越之后,他們就已經站在了江東數百萬士民的對立面,兩方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在孫策未入主江東之前,江東群雄如劉繇、王朗、華歆等皆是清談治學之輩,對兇狠的山越束手無策。
在那個時候,正是山越最猖獗的時候,也是江東百姓受苦受難最深的時候。
江東何縣不被山越攻掠過,又哪一縣的民眾沒有與山越有血仇呢?
所以孫翊今日與山越決戰,若是勝了,既是為自身除去這個禍害,也是為整個江東百萬生民除去禍害。
整個江東都知道孫翊在毗陵縣與山越決戰,整個江東都十分關注這場決戰的結果。
江東大部分生民沒有什么深謀遠慮,他們不知道這場決戰前孫翊做了哪些謀劃,就算知道了也看不懂這些謀劃的含義。
但他們知道很簡單的數據對比,五萬對十萬—而且還是正面對決。
在這場決戰之前,很多人對這場決戰并不看好。
但孫翊是吳侯,目前江東的主宰,戰不戰的決定權在于孫翊,他們的不看好不能阻止這場決戰的發生。
心中既寄希望于孫翊擊敗山越還江東一個清明,又覺得這場決戰孫翊沒有多少勝算。
這種矛盾的心理在這段時間以來交雜于整個江東生民的心中。
特別是毗陵的百姓——他們就在戰場附近,他們心中的這種想法更加強烈。
這也是為何剛剛他們普遍認為孫翊戰敗的理由,因為心中本來就不看好。
這也是為何他們在有所猜測的情況下,還不退去的理由。因為他們心中是真的希望他們的主宰,能為他們解決山越這個禍害的。
當這種忐忑期盼的強烈情緒還在眾人心頭流蕩的時候,
在毗陵城中的“醫療隊伍”離城兩個時辰之后,此時太陽快下山,天色已經微暗,有眼尖的庶民發現了遠處揚起了一片很大的煙塵。
比今早吳侯所率的五萬大軍出軍營時,大軍行進中引起的灰塵更大。
一開始只有少數人發現,但隨著那一大片灰塵與毗陵縣城慢慢接近,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了這一異象。
除了灰塵向毗陵城慢慢接近,還有那大軍特有的行進中所引起的巨大的腳步聲。
這巨大的腳步聲每一次響起,就像一聲悶雷敲在城墻上的眾人心頭,讓人壓抑的很。
就連那一大片灰塵也像滾滾烏云從遠處飄來,似乎要把他們淹沒一般。
這不會是山越大軍來攻城了吧。
想到這一點,城墻上的許多人心中都生起了退意,他們在害怕。
山越賊子那可是殺人不眨眼的,許多人已經回轉身體準備下了城墻逃往城中。
但城墻上總有理智的人,他們發現那片灰塵行進的方向并不是自己這里,而是一旁不遠處的孫軍大營!
這些人心中漸漸浮現了一個想法,難道是?
雖已黃昏,但是余暉尚在,隨著逐步的接近,在余暉的照耀下灰塵露出了隱藏在它其中的一切。
從灰塵中顯露出來的一條如驚天巨蟒般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