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不以此為自身失德之舉,深自反省,反而沾沾自喜,以為得以宣武威于東南,足以自保。
更有甚者,孫翊小兒因婦人之言而妄下屠刀,大肆屠戮江東士大夫。
彼等大夫日以講學,夜以宣教,于國有大功也。
縱使無功,又有何罪?
窮兵黷武致使江東無寧日,為孫翊之暴。
因婦人之言擅誅士大夫,為孫翊之虐。
如此暴虐之主,又豈是有義之士可服侍者。
吾愿獻丹陽五縣于劉使君,使君仁愛之名遍布四海,五縣生民皆翹首望之,愿沐使君恩德。
況使君若得此五縣,以此為基,攻略江東并非難事。
今日歸命,實不得以,望劉使君納之。
寫完這封信后,全柔又仔細看了一遍,發現言語之間并沒有什么疏漏之后,便用蠟將這封信箋密封好。
而后他叫進來一位親兵,讓其帶上他寫好的這封信箋,即刻往江夏而去。
在親兵走后,做完兩重準備的全柔深吸了一口氣。
他深知若是單憑手中的五千兵馬,是肯定斗不過孫翊的。
就算是據城堅守,也最多只是堅持一段時間而已。
所以他想通過投誠劉表,讓劉表插手進這件事來。
只要這個強有力的外援施出援手了,他全柔還是有底氣和孫翊斗上一斗的。
希望那劉使君,能夠把握住這個機會吧。
...
全柔信使很快趕到了歙縣、黝縣二縣,調走了城中的大部分兵馬。
雖然這二縣的縣長有所起疑,但礙于全柔的權勢,他們也不敢多說什么。
畢竟全柔又沒造反,只是進行兵馬調動而已,這在往常也發生過這樣的事。
只不過這二縣的縣長沒有起多大的懷疑,但歙縣中的縣丞卻察覺到了不對。
歙縣中的縣丞名吾粲,字孔休,乃是吳郡烏程人。
吾粲出身寒門,但自小勤奮好學,勉于立事,在縣中薄有聲名。
在數年前,烏程縣縣長是孫河,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孫河發現了吾粲的才干,對其十分欣賞。
后來孫河升遷成為孫策的貼身校尉,在孫策面前,孫河舉薦了吾粲。
因為孫河的舉薦,吾粲得以被孫策任命為歙縣縣丞。
吾粲雖出身寒微,但因為其自身的才識和文名,別人在談論到他時,經常將其與同郡的陸遜、卜靜等世家子弟相提并論,聲名不輸此二人。
吾粲在聽到全柔調兵的這個消息之后,察覺到了異常,他找到縣長,對其說道,
“全都尉雖有調兵之權,但如今丹陽安泰,并無戰事,其突然調兵或許別有內情。”
吾粲既然能與陸遜齊名,縣長也并不會因為吾粲職位比他低就對其輕視。
縣長對吾粲說道,“以往全都尉也在非戰時調兵過,此事不足為慮。”
縣長還以為吾粲剛來歙縣任職,對丹陽的一些情況不太了解。
但吾粲聽后臉上的擔憂之色不僅沒有退去,反而更甚。
他對縣長一拜后說道,“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