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正如他所說,按照孫翊的性格,若僅僅是起疑,他不會完全放心讓自己一個人前來。
可若不是起疑而是篤定,陸遜所言的孫翊對他的試探之舉更是無從談起。
陸遜嘆了口氣,他對著孫匡說道,“君侯多智近妖,想來他在使者來前曾對使者說過,
若是柴桑的眾將多有憤恨之色,那么使者就要當眾宣讀書信,若是柴桑的眾將未如此,則將書信給予叔朗即可。”
“但使者是否想過,以君侯之智,他怎么會料不到如今柴桑的局勢不穩?
君侯會寫信給叔朗,定是叔朗先前上書彈劾于我,有叔朗之帶頭彈劾,其余眾將又豈會對我心服?”
“君侯早就知道柴桑的眾將對我皆有怨言,但他還是對使者那般吩咐,這才是君侯對使者的真正試探。”
“若是使者真如往日一般優柔,縱使柴桑的眾將多么不服于我,使者定然也不敢當庭宣讀書信,因為人性如此。”
“反之,若是使者當庭宣讀書信了,那么君侯立刻就會知曉,使者往日之所為,乃是故意藏慧。”
“而無論使者性格為何,
若是使者往日是藏拙,那么君侯派足下來柴桑,足以安撫住柴桑局勢。”
“但如果使者未曾藏拙,足下也一定會將書信交予叔朗。
叔朗對君侯忠心耿耿,得到君侯的書信之后,定會幡然悔悟,對吾百般支持。”
“有了叔朗的傾心支持,柴桑不穩的局勢瞬間也會得到穩定。”
“所以對于君侯來說,無論使者如何做,他既能穩定住柴桑的局勢,又能試探出使者的深淺,可謂一舉兩得之舉。”
在陸遜詳細剖析了孫翊的做法之后,孫匡此刻的臉色已經嚇得灰白。
他一向以來故意藏慧,乃是他的身份很尷尬。
首先他是孫堅的嫡四子,而且襲爵了孫堅的烏程侯爵位。
這件事為其大大加強了他在孫堅這一系中的法理影響力,但這也讓他惶惶不可終日。
他愛讀史,史書上親兄弟因為權力而拔刀相向的事數不勝數。
更何況他序齒雖小,但他襲爵了烏程侯的爵位,這一點在孫匡看來,足以引起孫氏宗族中其余兄弟的忌憚。
更要命的是,他的妻子乃是曹仁之女!
當初曹操讓孫匡娶曹仁之女,就是為了通過聯姻加強在曹氏在孫氏一族中的影響力。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特意挑選了孫匡這個身份敏感的孫家四郎。
在這種種的影響之下,孫匡為了自保,只有藏慧示人。
他不敢將真正的自己,展露在其他人面前。
特別是孫翊繼位之后,失去了孫策庇護的孫匡,心中更是常懷憂懼。
長兄如父,孫匡相信孫策不會害其,但他卻對其他兄弟沒有這份信任。
雖然不知道孫翊是何時對其起疑,但最要命的是經過這次派他來柴桑的事,孫翊已經得知了自己往日之中,都是在故意以拙示人,
自己的身份如此敏感,加上自己故意藏慧欺瞞于其,三兄會對自己怎么想?
他會認為自己僅僅是想自保嗎?
在孫匡內心中疑懼不已的時候,庭院中不知何時已經慢慢集結了數百位甲士。
這些甲士孫匡認識,乃是孫翊派出的保護他到柴桑的人。
但此刻,孫匡卻認識到,恐怕孫翊派這數百甲士在他身邊的目的,不是單純的保護那么簡單。
因為這數百甲士,乃是無他的命令,就已經擅自進入了庭院之中!
并且將其給包圍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