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大馬哈魚要歷盡千辛萬苦,經過數月甚至長達一年才能回到家鄉。
每當大馬哈魚洄游的時候,成群的大馬哈魚跨越海洋,飛躍瀑布,渡過茫茫大海,游進內陸的江河中,開始向著自己的目標啟程。
它們有著非比尋常的嗅覺,能在數以百萬升的海水中區分出屬于自己出生河的河水。
大馬哈魚的回鄉之路漫長而充滿了艱辛,并且途中還要經過數米高的瀑布和其它障礙。
有關大馬哈魚是如何穿越浩瀚的海洋準確回到出生地的秘密,至今仍是一個謎。
生物學家們研究后發現,大馬哈魚的大腦中有一種鐵質微粒,能夠像指南針一樣幫助大馬哈魚準確找到前進的方向。
科學家們發現,大馬哈魚洄游剛開始出發的時候,它們身體豐滿,膚色俊美,精力充沛,游泳速度也很快,溯河而上每晝夜可行40千米。
大馬哈魚洄游至江河,由于突然接觸淡水,大馬哈魚的腎臟和其他器官要適應突然缺鹽的環境。
這對大馬哈魚是一個生死考驗。
一般情況下,大馬哈魚進入江河后會停止進食,甚至停止喝水,它們奮力向上游奔去,靠的是體內貯存的能量。
在江河中逆流而上,大馬哈魚會遇到很多高落差的水流,如瀑布之類的。
這時,大馬哈魚會跳過去,這是大馬哈魚經過六百萬年進化才得來的能力。
大馬哈魚的最大彈跳力,能跳過了4層樓的高度,簡直不可思議。
項陽曾經看過一段珍貴的記錄視頻。
森林里有一條小河。
兩頭大灰熊趴在小河的上游,將腦袋伸到瀑布的上方,無數的大馬哈魚奮力從瀑布下方跳到小河上游,然后被兩頭大灰熊用嘴巴接住。
當然,那兩頭灰熊不是做好人好事幫助大馬哈魚回家,它們只是單純的餓了。
洄游后的大馬哈魚味道是遠不如海洋中的大馬哈魚的,二者的價格也天差地別。
因為洄游的大馬哈魚一旦進入了淡水區域就只能停止進食。
等它們經過不知道多少個日夜的長途跋涉,經歷千辛萬苦終于回到久別的故鄉后。
饑寒交迫的大馬哈魚們會整個變得身體暗淡無光,瘦得背部像駝峰一樣突出來,下顎向內變成鉤狀,又大又長的牙齒裸露在外,呈現出一付猙獰的面孔,這樣的大馬哈魚,即便是野生的,通常也就幾十塊錢一斤。
“大馬哈魚很值錢嗎?”方有群抱著一條大馬哈魚不明所以,“這魚好像很出名的樣子,我在超市里見過,也就二三十塊錢一斤。”
“那是養殖的,體內沒有蝦青素。”項陽笑了笑,“大馬哈魚分四個品種,一個是養殖的,這樣的大馬哈魚最不值錢了,第二個是洄游到江河內的,這樣的大馬哈魚骨瘦如柴,同樣不怎么值錢,第三個是小大馬哈魚,這是嚴禁被打撈的,唯有這海洋內長大的大馬哈魚,才是最值錢的大馬哈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