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項陽,他發現自己現在越來越迷上釣魚這項運動了,手握釣竿,利用一根細細的魚線,就能隔著水面,與水底的魚兒較上勁,簡直其樂無窮。
“咦?”正專心盯著水面的項陽,突然一喜,他看到有一條魚正沿著船后方翻滾的白浪,追逐著自己拋在海里面的誘餌。
而且那條魚的個頭還不小,是一條在南海比較常見的馬鮫魚。
這魚貴倒是不貴,是一種比較平價的經濟魚類。
野生的馬鮫魚身體狹長,身體的上半部分是藍黑色,身上還有數列好看的黑色圓斑點。
但馬鮫魚很好吃。
項陽小時候,最愛吃的魚馬鮫魚絕對算一種。
馬鮫魚刺少肉多,脂肪也厚,項父以前捕到馬鮫魚的時候,常常喜歡曬干,制成咸魚干,是非常下飯的一道佳肴。
項陽擺動著魚竿與那條還未上鉤的馬鮫魚較量,心底卻已經開始思考,一會這條馬鮫魚是該要紅燒還是紅悶了。
馬鮫魚不管是紅燒還是紅燜,都味道極好,它的肉質細嫩潔白,糯軟鮮爽,而且營養價值極高,特別是它的尾巴,那真是項陽小時候最喜歡的美食,民間也素有鯧魚嘴,鯊魚翅,馬鮫尾的說法,可見馬鮫魚尾是可以與鯧魚嘴、鯊魚翅相媲美的食材。
最主要的是,馬鮫魚尾的價格比起另外兩項美食來,那真的是便宜太多了,真的是物美價廉的親民美食。
馬鮫魚之所以物美價廉,不是因為它的數量很多,也不是說它的營養價值不行。
馬鮫魚是近海溫水性洄游魚類,是一種營養價值不亞于大馬哈魚的海魚,其味道更是被沿海一帶的人稱為“串烏”,是魚中極品。
之所以價格便宜,那是因為馬鮫魚的人工培育非常成功,味道跟野生馬鮫魚幾乎沒區別,而且因為科學飼料的原因,營養價值比野生馬鮫魚更高。。
其實在我國,馬鮫魚算是入侵物種,它的原產地是新西蘭海域,曾經在我國的黃海、南海、渤海數量都非常多,常在蔚藍的波濤里,形成青灰灰的一大片。
項陽小時候,曾經見過一次大群馬鮫魚的畫面。
一眼望不到邊的馬鮫魚群,一撥撥的激起水花,那景象是真的頗為壯觀。
那一次,整個巖龍村的漁民都發狂了,因為在那時候,馬鮫魚的人工培育技術還不成熟,市場上一條活著的馬鮫魚起碼能賣出幾千元的價格。
可惜,馬鮫魚上船就死,最終村民們只得了一堆魚干,讓自己過了過嘴癮。
說起來,馬鮫魚的人工培植過程也是坎坷無比。
第一次實驗的時候,短短二十多天,三萬尾魚苗全部死絕,一條活魚都沒留下,直接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數千萬,當時負責培植馬鮫魚的研究人員差點全部下崗。
也多虧那些永不言棄的科研人員,如今馬鮫魚才能走入尋常百姓家。
馬鮫魚是一種很兇猛的海魚,在食物短缺的時候,甚至還有很嚴重的互相殘殺現象,被它給盯上的獵物,基本上它是不會放棄的。
盡管漁船開得很快,但馬鮫魚的游動速度更快,隨著項陽的快速放線,變相的減慢漁船航速,那條馬鮫魚很快就追上了魚兒,并張開大嘴,一口就朝著魚餌咬下。
“上鉤了。”項陽臉色一喜,連忙雙手握住釣竿,將釣竿用力一拉,這條馬鮫魚只有兩斤多重的樣子,對付這樣一條小魚,項陽還用不著放線去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