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陽覺得,要對付棘刺球,最根本的辦法,還是需要保護、大力培植棘刺球唯一的天敵**螺。
因為別的辦法,比如說改善魚類生活的自然條件,或者減少海域的營養鹽輸入,甚至人為改變海水的溫度,都對棘刺球沒有任何效果。
如果僅僅只是改變海水的環境就能夠消滅棘刺球,那棘刺球也就算不得上天災了,這種玩意兒逼急了,甚至能離開海水到陸地上生存。
項陽抓起那只棘刺球放在眼前仔細看了看。
它的刺很長,密密麻麻,每一根刺都有超過一厘米長,在刺的最底端,則是非常光滑的肉壁,如果不考慮它對海洋別的生物的危害的話,別說,它的外觀還是很好看的,能夠放入海缸內當做觀賞魚來養。
當然,這個想法項陽只敢想想,他要是真敢把這只棘刺球帶回去養著,絕對會麻煩不斷。
2012年1月,研究人員在石垣島一處長約三百米的沙灘上,發現了近千只棘刺球,這些棘刺球幾乎都是因為饑餓難耐,從海水里爬到沙灘上去覓食的。
其實在更早之前,石垣島當地的漁民就發現附近的棘刺球在呈爆發式的增長。
短短幾年內,那些棘刺球就啃噬光了石垣島附近水域的全部海洋生物,然后開始慢慢向沙灘移動。
由于棘刺球的主要食物是珊瑚,因此,后來科學家們猜測,可能是因為棘刺球數量的爆炸性增長,吃光了附近的珊瑚蟲,所以剩下的棘刺球才不得不朝著沙灘上轉移。
但棘刺球足球的爆發式增長,科學家們直到現在也沒搞懂原因。
項陽又往四周看了看。
在項陽刻意的尋找下,果不其然,很快項陽就又發現了好些個棘刺球。
這些棘刺球有灰黑色的,也有綠色的,好像渾身都被苔蘚覆蓋著。
在不遠處,項陽更是看到一個純白色,直徑超過五十厘米,好像一張巨大蜘蛛網的棘刺球。
看到那個巨大的棘刺球后,項陽反而松了一口氣。
這片海域底的棘刺球看著數量極多,實際上各個題型的棘刺球數量都有,而且數量都比較稀少,這說明棘刺球只是在自然繁殖,不是在呈爆發式的增長。
這從四周還在生長的珊瑚上也能側面看出。
在南極珊瑚比較罕見,但同樣并不是沒有。
珊瑚礁雖然大部分分布在熱帶海域,但實際上珊瑚蟲只適合生存在水溫28度以下的海域,有一些甚至只能在4攝氏度以下生存,過高的溫度也會使珊瑚大量白化死亡。
所以如今的全球變暖導致水溫也不斷上升,也會加快珊瑚礁的消亡。
當然,大部分的珊瑚還是喜歡生長在水溫20左右的溫水海域中,23~27°C是造礁珊瑚生長發育的最佳水溫,所以在南極,珊瑚還是比較罕見的。
這些生長在極寒冷水海域內的珊瑚,外表同樣千姿百態,并且顏色更多,團團簇簇非常美麗,看到它們,項陽就好像到達了海底龍宮一樣。
項陽擔心會有不認識棘刺球的船員在海底遇到危險,他不敢在海底久留,更沒心思去欣賞那些好看的珊瑚,將珊瑚群往網兜里一塞,然后項陽就快速朝著船上游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