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陽在書上看到,威德爾海有的漂浮冰山有一兩百米高,方圓兩三百平方千米,就像一個大冰原。
在流冰群的縫隙中船只航行異常危險,說不定什么時候流冰就會把船只撞壞或者使船上駛入“死胡同”,再也無法沖出,航船便永遠留在這南極的冰海之中。
1914年,威德爾海的流冰就吞噬了英國的探險船“英迪蘭斯”號。
在威德爾的冰海中航行,風向對船只的安全意義重大。
在刮南風時,流冰群會散向北方,這時就會有一道道縫隙在流冰群之中出現,在縫隙中船只就可以航行。
如果北風刮起,流冰就會擠到一起,船只就會被包圍。
所以在威德爾海海域一直有“南風行船樂悠修,一變北風逃外洋”的說法。
至今,各國探險家們還不敢違背這一信條。
當然,如果不考慮危險這一因素的話,就項陽本人而言,項陽還是蠻希望到威德爾海域去轉一圈的。
因為威德爾海域除了危險之外,還是一片有魔力的海域。
威德爾海的魔力就是那絢麗多姿的極光和變化莫測的海市蜃樓。
據說,每當船只航行在威德爾海中,就像飄游在夢幻的世界里。
威德爾海域有著變幻莫測的自然奇觀,能既使人感到神秘,又令人恐懼。
項陽曾聽一個到過威德爾海域的教授說,那次他們的船只正在流冰縫隙中航行,突然陡峭的冰壁出現在流冰群周圍,好像冰壁將船只包圍,擋住了去路,似乎再沒有出路,使人驚慌失措。
然而,正當他們感到絕望的時候,那些冰壁又不復存在了,使船只轉危為安。
這樣的奇景在威德爾海域每天都發生。
有時,船只明明在水中航行,突然間好像開到冰山頂上,將船員們嚇得一個個魂飛膽喪。
自從1823年英國探險家威德爾首先到達威德爾海域后,不知道有多少船只被威德爾海域自然演出的這一場場鬧劇引入歧途。
有的船只受幻境迷惑而進入流冰包圍的絕境之中,甚至還有的船只為避虛幻的冰山而與真正的冰山相撞。
項陽敲了敲手指,“我聽說威德爾海域的南極磷蝦數量十分多。”
徐放一聽,立即就知道項陽內心其實也是想去威德爾海域看看的了,因為船上的南極磷蝦數量已經非常可觀。
當然,項陽說的也是一句實話,威德爾海域的南極磷蝦數量確實非常恐怖,整片海域內,幾乎都是滿滿的磷蝦。
“是的,而且威德爾海域不止有南極磷蝦,還有大量的南極冰魚,只是那片海域比較神秘,我們還是要小心才是。”徐放開口道。
既然已經猜到了船隊接下來的航線,而且項陽也確實有意要去威德爾海域看看,人老成精的徐放自然就順著項陽的意思去說,不會忤了項陽的想法。
不過威德爾海域確實不是尋常海域,徐放覺得,自己在支持項陽決定的同時,還是非常有必要再稍微提醒一下項陽威德爾海域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