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陽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其實項陽知道在海邊的漁民對海蜇有不同的吃法。
比如那左胖子就最喜歡海蜇湯。
將新鮮的海蜇切絲然后清水洗幾遍,加入醋跟白糖,再放點香油跟蒜泥,最后再根據自己喜歡的口味,加點香菜跟辣椒末。
左胖子之所以長這么胖,很大一部分原因都要歸功于這海蜇湯,一大盆他自己一個人喝下去都沒問題,絕對不夸張!
不過項陽覺得,這是巖龍村里比較落后的土做法。
涼拌海蜇,才是真正被大眾所接受的美食。
其實項陽不知道的是,并不是海蜇湯不被大眾所接受。
而是做海蜇湯必須得用新鮮的海蜇才可以。
在外邊的那些酒店里,一般能夠吃到的最新鮮的海蜇做法就是抄海蜇腦,海蜇腦即使腌制后肉依舊夠厚有筋道,也算是一道很上檔次的美味了。
最終,陳慶生盡展自己的手藝,將他所知道的幾種海蜇的做法每樣都做了一份出來,項陽吃得是爽脆可口,別的船員也都一個個吃撐了。
吃過蜇水母,在原地修整了一晚后,船隊繼續深入南極。
一路上,項陽見到了被冰覆蓋的南極大陸。
也見識了許多在其他地方,幾乎不可能看到的奇觀。
同時,項陽也發現覆蓋在南極內陸地面上的冰原并不像他來之前所想象的那樣全是冰,而是覆蓋著一層雪,雪像波浪一樣延伸,無窮無盡,風隨著雪花飄過雪地,像彌漫的薄霧。
項陽航行在清澈透明的冰冷海水上,高空被風吹起的云會像絲帶一樣拉出細絲,云的影子會像移動的冰湖一樣落在海面上。
“陳師傅,你有沒有到南極內陸上去過?”項陽問陳慶生道。
陳慶生愣了一下,“我一個漁民,又不是搞科研的,沒事怎么會跑南極內陸去?”
項陽暗道一聲可惜,其實項陽內心里,還是蠻想去南極內陸里看一看的。
在以前上學的時候,項陽曾經看過一篇報道。
報告上說,南極內陸的天空,天氣晴朗時天空清澈明亮,可以遠眺。
一些天體物理學家最喜歡南極的地形和南極的干燥空氣。
潔凈的空氣使南極上空的天空變得格外透明,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人類可以在南極觀察到彌漫整個宇宙的噪音輻射的脈動。
由于這種脈動是宇宙“大爆炸”的殘余,它可以揭示宇宙開始的一些細節。
“我其實有些好奇,南極這種終年寒冷的地方,雪落下來后為什么不會立即變成冰塊。”項陽笑著說道。
據項陽所知,南極洲的雪一般是冰晶雪。
因為南極非常冷的原因,大氣中的水蒸氣只要一遇冷就會形成冰晶和雪粒,即便是在溫度適中的時候也會形成六角形或金字塔形的冰晶,這些冰晶,按理說是很容易就會直接變成冰塊,是不會保持積雪的形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