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一山不能容二虎,兩家產品相似餐廳開在一起,又有著共同的消費群體,很容易會引起惡性競爭。
這樣簡單的道理,麥當勞和肯德基作為兩家餐飲界的巨頭,不可能會不知道。
這么多年來,它們卻常常開在對方附近其實是有原因的,這其中涉及了很多非常復雜的經濟學知識。
簡單來說,可以歸納為更低的選址成本。
地理位置對于實體店的經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很多時候,可能只是差一條街、一個轉角,人流量就差了好幾倍,生意自然也會受影響。
以麥當勞為例,當它選擇在市中心某條街的某個位置上開一家新店的時候,必然會對這個位置附近的人流量、商圈、交通等因素作周密且詳細的調研,才能保證這家店開在這里是合適的、能夠盈利的。
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后來的肯德基來說,在這條街上重新選址的步驟是繁瑣且成本高昂的,但如果這條街有麥當勞,就相當于給了一個現成的答案。
那么越靠近麥當勞的位置,則越接近最優的選址結果,省時又省力。
眾所周知,白嫖是最快樂的事,但實際上,白嫖其實也是重要經濟學里非常重要的一堂課。
其次就是商圈效應。
這個解釋起來有一點難。
舉個簡單些的例子,很多商場里的餐廳通常都集中在某個區域,又或者集中在某一層,除了方便管理,其實也涉及到商圈效應。
很多人逛街逛餓了之后,大家想到的問題通常是哪里有餐廳,而不會具體到哪里有麥當勞,或者肯德基這個的店名。
同時,由于擔心某家特定的餐廳可能會很火爆、沒有位置等情況的出現,大眾會更傾向于去有很多家餐廳聚集的地方,如果想吃的那一家吃不上,至少還有其他選擇。
麥當勞和肯德基開在一起也體現了這種效應。
事實上,麥當勞跟肯德基其實是一個小商圈,會給潛在顧客留下那附近有吃的這樣的印象,當人們下次想要尋找餐廳的時候,就有可能往它們聚集的區域走。
有了人流量,自然就不怕沒生意了,兩家在這方面算是達成了一個比較默契的共贏。
最后的一點就是博弈的結果。
博弈論是指二人在平等的對局中,各自利用對方的策略變換自己的對抗策略,達到取勝的目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囚徒困境。
由于麥當勞和肯德基有著相似的產品、相似的消費群體,自然也有對抗和競爭。
博弈論在這個過程中的應用,可以先把它們看作是一樣的餐廳,而顧客沒有特定品牌偏好,唯一的標準是哪家離自己近就去哪家。
就比如現在的這條街道,左邊是肯德基,右邊是麥當勞,這條路上均勻分布著許多顧客。
當麥當勞和肯德基各占據這條街道的一端,它們就可以各自各分得這條路上一半范圍內的顧客,而對于站在中點的顧客來說,去哪邊都一樣。
但是這種雙方博弈,然后平分市場的關系,是很難維持一個平衡的,總會有一個想多占領一些市場,而另一個就勢必會減少一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