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噗,阿噗,啊噗噗噗。”
李默對著電腦屏幕吹氣,同時磕下自己最后一層**藥水。
先手猴子的時候,李默喝了第一層。
塔后等技能CD時喝了第二層。
現在這第三層也排上了用場。
看到自己血量超過了五十點,李默總算是松了口氣。
三個……哦不,被盲僧懲戒掉一個后只剩下兩個的遠程兵A不死自己。
心臟撲通起來了。
什么叫做刀尖上起舞?
現在敢在職業聯賽上做出和李默類似決定的上單不超過三人。
職業選手對傷害計算的精準源于大量使用一個英雄,久而久之自己能夠承受幾下防御塔的傷害、吃了這個英雄的技能會不會死,一眼就能看出來個大概。
但也只能是個大概。
選手們不可能在一秒或者兩秒的時間里通過英雄的護甲值、血量、對手的攻擊力、技能傷害,去計算出精確的數值。
他們也是人。
所以李默這波先手時,只能勉勉強強估算個大概。
這一刻他甚至會認為是自己額外多出的那幾點幸運值起到了作用。
畢竟每個選手的精彩操作背后,更多的可能是瞎逼操作。
觀眾們不可能時刻守在自己喜歡的選手面前,選手們打,觀眾就在那看,那樣的觀眾多少都有點家底。
超神的時刻會通過各個集錦逐漸放大,但被單殺,或者被圍毆擊殺的鏡頭卻會默認淡化。
可以增進食欲的操作除外。
“這也太自信了……”
貓皇有點無語了:“他還是人嗎?”
后面這句話是貓皇的內心獨白。
“我……沒辦法形容了好吧?dice選手給我的感覺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
管大校在慶幸自己在剛剛這波單殺中沒有亂說話的同時,思索了片刻后認真說道。
其實這句話管大校還真的說在點子上了。
李默有壓力嗎?
講道理,至少目前沒有。
絕大多數選擇職業選手這條路時,是沒有回頭路的。
也許他們說服了父母。
但十七八歲的年輕人,正處于少年中二屬性巔峰的他們會很在意別人的眼光。
進入到職業賽場上,他們會害怕自己打不好,成為一年都難上場一次的飲水機替補。
跟爸媽說能在電腦上電視上看到自己,但真正成為職業選手時會是如何,也許只有他們自己清楚。
但李默卻不存在這方面的壓力。
李默的壓力來源于父母,所以在第一次上場和迎戰DMO戰隊時,李默會緊張,會擔心自己打不好,完成極限操作時他的心臟會突突跳,他的手會微微顫抖。
然而自從上次回家和父母有過一次“親切”的暢談后,這樣的壓力已經不復存了。
本身心態就頗為強大的李默在掙脫束縛后,剩余的只剩下對電子競技的熱愛以及對勝利的渴望。
他足夠自信。
他能力也不差,將來必然也會更好。
人在處于這種狀態時,不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會進入到極端高效的狀態。
這就是“目的性”。
李默現在的目的性就很明確。
指望在RW奪冠不太現實。
但春季賽他要打出自己的價值。
這樣的價值能讓他在轉會期獲得更多的選擇權,而不是那個試訓期除了RW戰隊外無人可要的小菜鳥。
同時,也能讓李默在父母面前具備更多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