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如此艱難的局勢下,將局面挽回到如此地步,陳平已經是用盡畢生所學,以及可動用的所有能量。
數月以來得籌謀布局,終于等到現在這一天!
距離大局布成就差這臨門一腳,陳平自是謹慎無比。
被陳平陰狠毒辣的目光緊緊鎖定,惹得堂內的文士猛打一個寒顫,旋即趕忙拱手:“稟丞相,確已身亡,未央宮太醫令親探代王太子鼻息,萬無一失!”
“下官出宮之時,宮內已有風聲:陛下于宣室大發雷霆,旋即修書一封,遣宦者令備代王太子之棺木,傳令強弩都尉出精銳百人,以送代王太子遺軀歸代地···”
·
·
·
PS:這下沒人說我寫的亂了吧?
陳平的目的很明顯了:讓灌嬰和周勃都各自率軍出征,領兵在外,然后再以二人及其麾下大軍穩住局勢,通過東方的齊地叛軍,北方的代地叛軍引發混亂,同時與劉章、劉恒達成‘事成之后擁立為帝’的交易,爭取到諸侯叛軍的支持,結合周勃灌嬰二人執掌在外的兵馬,再以自己丞相的超然身份,從‘上非惠帝子’這一點做文章,試圖將劉弘拉下皇位。
這下,清晰了吧?
嗨,回評論回了大幾千字,可沒把我給氣死···
再說一下,關于很多讀者十分介意的‘館陶外嫁和親匈奴’的問題。
有人說我這是硬湊劇情,也有人說我這是自找屈辱。
但作為考據作者,寫這么一本符合歷史背景的書,我需要告訴讀者朋友們的是:西漢與匈奴的和親,是從太祖劉邦開始,惠帝劉盈,前后少帝時期的呂后,再到文帝劉恒,景帝劉啟,乃至于赫赫大名的漢武帝這一段長達六十多年的時間段內,從始至終貫徹的外交策略。
公元前200年,因白登之圍而放棄掃平匈奴的戰略選擇,將戰略重心移向異姓諸侯王的劉邦,就曾第一次遣宗室女和親匈奴。
而且這一次和親,最開始的和親人選,正是大名鼎鼎的魯元長公主!
只不過呂后極力反對,才換成了宗室女。
公元前192年,登基不久的惠帝劉盈面對前來敲詐漢室的匈奴人,依舊只能選擇送女和親。
這一次,便是歷史上著名的‘冒頓呂后書絕悖逆’——冒頓在國書上對呂后極盡羞辱之詞,以至于到了男女生理關系的地步,強勢如呂后,最終也只能選擇和親。
公元前176年,剛登基的文帝劉恒,或者說實際掌權的陳平、周勃等老臣,在匈奴人先大舉攻打邊地,后遣使敲詐的情況下,仍舊只能和親送女。
這一次,文帝劉恒本欲御駕親征,最終被后方起兵叛亂的濟北王劉興居捅了菊,為了能順利回去平叛,最終送女和親。
公元前174年,冒頓亡故,老上單于上位,文帝劉恒還是只能送女和親。
到公元前162年,老上單于即將亡故之時,為了順利交接政權而先攻掠漢室邊墻,文帝劉恒只能和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