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不太平。
燕王被永平帝定性為謀逆之賊,這對京城百姓而言,無疑是一道驚天霹靂。畢竟燕王一直以來都是被朝廷塑造為守護大唐的戰神,是無數百姓心中的驕傲。
可現在,這驕傲直接被盯上了恥辱柱。
百姓,很多時候是盲信盲從的。
但有些時候,他們卻又十分的固執,而且固執到了可怕的程度。
在永平帝下發旨意,說燕王為謀逆叛賊之初,百姓沉默著,觀望著,疑惑著。但是等諸多的地方世家望族打出清君側的旗幟,京城百姓便以為他們發現了真相。
燕王不是叛逆,只是朝廷上有奸臣。
至于誰是奸臣?
不好意思,他們并不知道。
但這并不妨礙他們發出自己的聲音。
你說百姓為什么就相信燕王一定沒有謀逆,理由其實很簡單。
燕王明明已經帶著旋風騎進了皇宮,后來更是沒什么折損地離開了京城。若是燕王真的謀逆,那么,皇宮難道不該已經是血流成河?那個坐在龍椅上的廢物皇帝,難道不該已經被砍了腦袋?
為什么百姓會認為永平帝是廢物皇帝?
好吧,最初的時候,百姓并不認為永平帝是廢物皇帝,相反,他們覺得永平帝是一代明君,是一個好皇帝。
可這一年多來,永平帝著實是昏招迭出。
兩次御駕親征,第一次沒有成功,被大長公主帶人進了皇宮。
第二次倒是親征去了,結果是損兵折將。
再有,西山皇陵遭了天火,這是上天示警啊!
再往前,乾天殿被雷劈了!
哦,對了,就在燕王帶兵進宮的這一次,乾天殿又遭雷劈了!
百姓多數都是愚昧的,畢竟,這樣利于朝廷和地方官吏對天下百姓的掌控。但這種法子的弊端也跟著冒了出來。
那就是,很多的百姓,其實真的沒有自我分辨是非真相的能力。
所以,人云亦云。
皇宮外,越來越多的百姓聚集。
他們是來請愿的,希望永平帝能除掉身邊的佞臣小人,為燕王平反昭雪。
如今已經入夏,但永平帝卻感覺是真的冷,心冷,身體冷。
百姓云集請愿,如果說這后面沒有人推動,永平帝打死都是不信的。可掌控皇城訊息的皇城司,在恭王的打理下,愣是沒有找到任何的蛛絲馬跡。
“恭王叔,你太讓朕失望了!”
永平帝望著立在一旁的恭王,是真的對恭王的能力不滿。
這一刻的,永平帝,其實也無法判斷到底是恭王真的沒能力,還是恭王在隱藏什么。
“來人,宣大長公主覲見!”
永平帝已經信不過恭王了。
即便是擔任宗人令的譽王,在永平帝的心里,也不再那么值得信賴。
如今的永平帝,只信兩個人。
第一便是太后。可惜的是,太后因為燕王逼宮,如今是病了,無法幫永平帝出謀劃策。
而永平帝第二信任的人,則是是大長公主。
為什么是大長公主?
這就是永平帝陷入了思維的誤區。
在永平帝看來,天下人都可能背叛他,大長公主也不可能背叛他。畢竟,大長公主是女人,女人是不可能坐上龍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