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他調教過的兵,都像是眼睛發亮的餓狼。用首長的話說就是,嗷嗷叫裝備最強,戰斗力也最強。
過去的抗戰題材,會表現窮苦和犧牲。《亮劍》當然也窮,也苦,也講犧牲,但它不顧影自憐。而是把所有操蛋的事,都干得有聲有色。
沒有小確喪,越是困難,他越是熱血百倍。這不才是容易被小事擊倒的年輕人,最羨慕的地方嗎?
雖然主角牛氣哄哄。但劇情卻從沒有狂妄自大。那些褲襠藏雷、包子炸彈、徒手打飛機、徒手撕人,早已經把抗日神劇變成無腦自嗨的代名詞。
不自嗨,不亂煽情。主角團,比如李云龍。李云龍確實厲害,能帶兵,作戰能力也強。
桀驁不馴,膽識過人,意志堅毅,思維方式靈活多變,多采用逆向思維,處事從不拘泥于形式,是個典型的現實主義者。紀律性差,善做離經叛道之事。
他雖然脾氣暴,但粗中有細,作戰前會仔細分析地形,根據特點改變作戰方式。也會犯錯失敗。
眼看無法逃脫,遭遇生涯滑鐵盧,他又突然打擺子,身體的不受控和緊張夾雜在一起,要靠抽自己來勉強清醒。
妻子被虜,交好的警衛員被殺,他腦子一上頭就召兵攻城,以命抵命,也不矮化日軍、國民黨軍。
楚云飛有謀略有擔當,一番立場論就能顯示其格局。
不是洪水猛獸,他們跟我們一樣也是有信仰的愛國者,所不同的是他們的信仰是我們所不能容忍的,這是兩種文化之爭,這是不可調和的,
大掃蕩時小鬼子踏平村莊,讓李云龍的獨立團大傷元氣,李的新婚妻子也被擄走,全村300多口人被滅。
亮劍,不是亮出熒光棒對紙老虎一通亂舞。只有敵人夠真,劍才真夠鋒芒。為我們還原一個盡量保真的戰場。
劇組幾乎都扎在山西的一個廢棄的村子,拍攝一整個冬天。時常能看到演員嘴里呼氣,帽子上總會積雪。
他們的戰場里,灰塵滿天,演員的臉上也被凍得發黑發干。不光天氣冷,戰爭給觀眾的觀感也是冰冷刺骨。
對手是狡猾、兇狠的。流血犧牲是無聲的,瞬間發生的。這種冷眼旁觀的視角,更讓觀眾感受到戰爭的殘酷。
突圍戰李云龍跟炮手柱子約定,打中日軍指揮部就賞他地瓜燒。結果在打中之后,得意忘形的柱子忘這是在戰場,大呼小叫地蹦了起來,這一蹦就挨了槍子兒。
《亮劍》的戰場,你看不到血漿迸濺,只有被子彈噗噗噗擊中后迅速倒下的身體。戰爭的殘忍不需要血液證明,那一個個迅速倒下,又一**迅速沖上前的人才是。
以前的槍戰,子彈射擊后,血流如注地從身體內奔流而出,其實是不對的,應該是子彈射進人體,人應聲倒下。
可以冷酷到什么程度?
在日軍大掃蕩防御戰時,眼看彈藥不足,就要被圍,趙剛拉著他要走,可他不肯。
因為舍不得,舍不得剩下的子彈,舍不得手上這挺重機槍。被趙剛罵咧咧拽走時,還不忘喊著炸了,給我把它炸了不留給敵人。
一個糙老爺們的小家子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