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對進口片實行嚴格配額限制的國內不同,漫威此舉是為了避開島國四五月份的熱門檔期,寄望《鋼鐵俠》能在島國市場贏得開門紅。但這一策略未見奇效,《鋼鐵俠》還是只進賬8.3億日元,甚至沒能進入年度前50名。
不過這沒有動搖漫威的決心,在為《復仇者聯盟》安排檔期時,漫威仍舊把島國的公映時間押后。
第一部《復仇者聯盟》于8月14日才登陸島國,而世界其他地方基本都在4月底和5月初開畫,而《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同樣推遲兩個月。
漫威的超級英雄在島國并不被人們所熟知,因此與其選擇宣傳并不充分的同期上映時間,不如將電影公映時間推遲至電影全球票房熱賣后的時間段,因為電影不斷在其他國家創下票房紀錄,這本身就是一種很吸引人的宣傳方式。
但事與愿違雖然前兩部《復仇者聯盟》雙雙破30億日元,在自家系列中已屬鶴立雞群,卻仍受困于隱形的天花板。
也許是意識到推遲公映的效果有限,去年開始后續的《復仇者聯盟》便選擇同步公映,以至于第三部與第四部直接與國民動畫《名偵探柯南》的劇場版對撞。
為了適應全球同步上映的新策略,漫威在島國市場的營銷上可謂使勁渾身解數,無奈收效甚微。譬如去年在《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公映前,發行方為渲染影片中的末日氣氛,不惜直接在海報中打出全滅的字樣,試圖抓住當地觀眾對災難的恐懼心理。
饒是如此面對公映三周的《名偵探柯南:零之執行人》,全力出擊的《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仍在觀影人次上遭到碾壓,只是憑借較高的均價得以在票房上略微超前,最終只以37.4億日元的成績收官。
這也讓島國成為《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唯一未能開畫登頂的市場,而《名偵探柯南零之執行人》則長線續航至91億日元,讓漫威粉絲大跌眼鏡。
到今年自知實力不濟的《復聯4》甚至與同期的《名偵探柯南紺青之拳》玩起聯名推廣,以蹭熱度的方式來提高關注度?
這就不難解釋,為何漫威大陣仗在中國和韓國舉行首映禮和影迷盛典,主要卡司悉數親臨宣傳,卻僅由配音演員出席島國的特別放映活動,并由聲優代為到去神社做法。
從結果來看《復聯4》僅用兩周就刷新系列新高,并實現在冠軍榜首上的一周游,但是仍然很快被提前其兩周上映的名偵探柯南擊敗。即便是蹭柯南的熱度,也沒能讓《復聯4》哪怕多保持一周的票房冠軍。
島國觀眾對動畫電影的偏好從好萊塢的動畫影片在島國的表現上也能看出來。雖然漫威系列成績一般,但是迪士尼的動畫都在島國市場獲得過出色的回報。
島國消費者對動畫的喜愛,與其動漫文化的發展歷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可以說動畫已經成為島國市場的王道,漫威電影的水土不服實不足奇。對于高度成熟的島國市場而言,對高概念大制作趨之若鶩的時期已然過去,更多貼合當地口味的本土制作則順勢崛起,這一趨勢還在進一步深化中。
也許這會是眾多后發市場的未來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