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底應該寫好的方面,還是寫不應該早戀啊?”
“頭疼啊!不管了,就把我暗戀隔壁班的女生寫進去好了。”
......
主考官老師在講臺上輕輕咳嗽了下,示意學生們安靜作答。
李灝想了想,回憶起當初剛上大一那會兒,偷偷關注洛小可的情景。
那時候聚會,他總是有意無意地往洛小可的方向瞥去。
一旦發現洛小可不見了,便四處觀察,尋找她的身影。
但誰曾,洛小可當時也是這樣的表現,一旦發現李灝身邊有女生,眉頭便皺起來,故意走到他面前多說兩句話,以示存在感。
這些喜歡都是平等的,相互吸引的。
但李灝也知道,許多男生選擇追求一個女生時,或者一個女生苦苦暗戀一個男生時,往往會出現不平等的情況。
既然如此,干嘛不寫一篇關于這方面的作文呢?
反正拿不拿獎又有什么所謂。
為了讓文章更像高一學生的思想,李灝決定用第三人稱的方式。
作文標題:“喜歡是一件平等的事。”
【我哥曾經告訴我,他高中的時候,暗戀過一個女生。
有一天他半夜從夢中醒來,做夢夢見她。
那時候住學校沒有手機玩,他十分惆悵。
在床上瞪了一會兒眼睛以后,他跳起來麻利地披著衣服,趴在陽臺上,希望能有人發現這個因為暗戀而憂傷的少年。
到陽臺的時候才發現外面下著大雪,地上已經有著厚厚的積雪,天空中雪花還如篩灰一般落下。
但心懷著熾熱,他絲毫沒覺得冷。
北方下雪的冬夜格外寂靜,此時已經是凌晨兩點以后,街上沒有一個行人。
于是他在陽臺冒著大雪站了一會兒,惆悵了一陣子之后,就回到床上繼續惆悵……
直到幾年之后,時過境遷,那個女生已經再無聯系,而他也不是那能半夜扛住風雪的雞血少年,他才領悟自己當時的心態。
當時的他不過是一種表演罷了,除了把自己感動一下,制造一點自己癡情的假象,一點意義都沒有。
在感情中,往往覺得自己掏心掏肺,所做所為能夠感天動地,聞者傷心,見者嘆息,為什么偏偏感動不了對方?
我哥后來解釋,在學生時代或者成年后,總是容易用一種自虐的方式制造出一種癡情的假象,來使得自己站在感情的道德制高點上,獲得一種畸形的滿足感和安全感。
其實無論是雪夜站在陽臺或者是冒著大雨給她送一杯奶茶什么的,自己回想起來往往覺得如喬峰大戰聚賢莊、關羽千里走單騎一樣壯懷激烈。
而對于對方來說,一杯奶茶就是一杯奶茶,無法承載起你想要在上面寄托的山崩地裂的情懷。
少年的時候,總是迫不及待地將自己的滿腔愛意表達出來,而結果往往是陷入表演之中而不自知。
所以兩個人的記憶才會出現偏差,那些你覺得刻骨銘心的過去,對方往往沒有同樣的感覺,甚至茫然不知。
成長的標志就是懂得克制自己。
克制自己的情緒,克制自己的表演欲,甚至克制自己的喜歡。
少年時候,喜歡一個人恨不能把她變成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她剛說冷,自己這邊心里已經結冰了,她說難過,自己立馬如喪考妣,比她還難過,唯恐無法將自己的愛意表達出來。
而事實上,誰也無法承擔起另一個人的價值寄托,只有做一個獨立、有價值的人,才能真正學會去愛另一個人。
也千萬不要嘗試改變另一個人,這注定是徒勞的。
做自己就好,喜歡的真諦在于相互的吸引、志趣相投的同行,而不是追逐和依附。
希望學生時代的喜歡是兩人的互相欣賞,而不是彼此的你追我趕。】
李灝寫完后,很滿意。
反正洛小可也不在考場上,他也沒有繼續待在這里的必要了。
“老師,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