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學識淵博,眼光犀利,只一眼就認出了這件古硯的來歷。
洮河硯,是中國北方最上等的硯臺,價值貴重,因為產于甘肅西南洮硯鄉的洮河水底而得名,在唐代就已名揚天下,具有氣色秀潤、發墨細快、蓄水持久、色濃保濕等優點,為歷代文人墨客所喜愛。
如宋代趙希鵠所說,“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巖,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為無價之寶。”
像是這樣一塊宋時的洮河古硯,絕對算的上是一件難得的寶物了。
聽到吉野衛門的贊揚,許誠言笑道:“還是老師您的眼力好,之前我還看不出門道,后來才知是洮河古硯,至于哪個朝代就更糊涂了。”
說完,又將那本書冊遞了過來:“這是高橋先生的禮物,請您過目!”
吉野衛門一見古文書冊,示意一旁的武田桂明,后者很快取來一方干凈的汗巾和一副眼鏡。
吉野衛門用汗巾將手擦拭干凈,不留一絲汗漬,將眼鏡帶在鼻梁上,再取書冊在手,拿在眼前仔細端詳。
這一番做派,倒是讓許誠言有些不好意思了,他對古玩文物之類鉆研甚少,談不上經驗,對這本書冊并沒有十分在意。
這本書冊是宋版的《王文公文集》,王安石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學者、文學家,也是中國歷史上極少數能夠廣涉四部,具有恢宏格局的文化巨人,其政治改革、學術思想、文學作品,都對中國歷史進程和傳統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生前著作無數,由后人編撰成冊,在文學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筆。
“好,確實難得,可惜只是單冊的臨川本,不過高橋君也是有心了!”
觀看片刻之后,吉野衛門再次點頭贊道,他一生最喜歡書籍,王安石也是他最為推崇的一位古人,對高橋哲夫的這件禮物頗為滿意。
對于高橋哲夫,吉野衛門的印象并不深,也只是幾年前的匆忙一面,雖說是同校畢業的學弟,可也談不上有什么交情,不過按照自己的學生所說,幸虧此人在山西多方照顧,自己也應該投桃報李,有所回報。
最后就是許誠言準備的禮物,他將兩個包裹拆開,笑著說道:“我囊中羞澀,也買不起好東西送您,只準備了這些特產,武叔,我記得您最喜歡吃這汾州的大核桃,還有這太谷餅,我怕路上耽誤的時間長,別的不好帶,就多準備了一些,你們嘗一嘗。”
包裹打開,里面的山西特產林林總總的好幾樣,這倒是讓吉野衛門和武田桂明都眼睛一亮。
“好,太好了,山西的核桃個大皮薄,又香又脆,真正的好東西。”
“給我也來一塊,這太谷餅可是我的最愛,甜而不膩、酥而不碎。
想當初我們出門帶干糧,每次都裝一大袋子,經吃經放,兩三個月都不壞,唉,很久沒有嘗到正宗的太谷餅了。”
說話之間,兩個人也不客氣,直接下手品嘗,山西的美食特產多的數不過來,吉野衛門和武田桂明在山西多年,對此一直記憶猶新,此時品嘗頗有一番滋味。
看到二人這么喜歡,許誠言也笑逐顏開,知道選對了禮物,他此次特意只帶了些山西特產,貴重的物品一樣沒選,一來是知道吉野衛門和武田桂明的喜好,二來也是向吉野衛門表明,自己在山西的處境并不好,需要老師的提攜。
接下來的時間里,師生三人相談甚歡,吉野衛門命人準備酒宴為許誠言接風洗塵,后來干脆又讓許誠言回去退了房間,搬了行李,住到自己的住所里,許誠言自然是求之不得,連聲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