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爺讓李榮寶,鄂爾泰和田文鏡他們乘著官船走在前頭。
而四爺則帶著一家子坐著低調的樓船,一路游山玩水,走走停停。
此時年瑤月坐在一根長滿青苔和蘑菇的枯木旁,正拿著樹枝扒拉著面前燒的正旺的火堆。
她看著不遠處的竹筏上,鸕鶿整齊地站在船頭,各自脖子上都被戴上一個脖套。
當漁民發現魚時,他們一聲哨響,鸕鶿便紛紛躍入水中捕魚。
由于帶著脖套,鸕鶿捕到魚卻無法吞咽下去,它們只好叼著魚返回船邊。
主人把魚奪下后,鸕鶿又再次下潛去捕魚。
在遇到大魚時,幾只鸕鶿會合力捕捉。它們有的啄魚眼,有的咬魚尾、有的叼魚鰭,配合得非常默契。煞是有趣。
火堆里埋著好幾顆土豆,芋頭和番薯,再燜會就能吃了。
四爺正坐在一旁拿著調料在烤小魚,時不時的抬頭看看淺灘里正在學游泳的大阿哥和二阿哥。
“蘇培盛,過去扶著大阿哥!”
蘇培盛和二三十個伺候兩位阿哥游泳的奴才們紛紛打足十二萬分精神。
隔著裊裊煙霧,四爺臉上平日里的清冷和淡薄消失不見,全部都是溫柔。
......
京郊。櫳翠庵,山色空蒙雨亦奇。
山門外,風拂白衣,道姑身后背著一把斷了琴弦的玄色古琴。
燈火繾綣,映照一張如畫容顏。
“容若,我們三人又一道下江南了~”
她目光繾綣深情地伸手拍了拍身后的古琴,白衣如舊,卻再也沒有人撐傘擁她入懷。
世人只知康熙大帝六下江南,是因為康熙帝乃千古圣君。
元朝的結果他看到了,滿人要想真正統治全國,要想徹底征服漢人,他們只能融合,漢化。
要想野蠻的讓漢人同化,只會加深矛盾,所以下江南只不過是同化漢人的懷柔政策。
殊不知下江南,曾經是兩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和一個心懷家國天下的少女,三人年少時的同舟共濟的誓言。
此時微服站在山腳下的康熙帝正望著山巔上的櫳翠庵出神。
江南,是漢人的根基所在。而江南的儒林士子從骨子里都不屑于滿人的統治。
大清入關之時,揚州十日不封刀的野蠻屠殺,和嘉定三日屠殺,讓江南的反清復明之氣焰從未熄滅。
康熙帝此行,可不是為了江南的美人和十里繁華的美景。
他決定去親自前往明十三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
漢人喜歡風骨和禮賢下士,那他屈膝一跪,若能換來太平盛世,就算將十三陵那些明朝的皇帝統統都跪一遍又如何?
“青格兒~”
看見一身道袍,身后扶著殘琴的女子緩緩朝他走來,康熙帝有一瞬間哽咽。
“不必跟著我,明日我自己會到龍船上!”
道姑縱身躍上青驄馬背,孤身打馬離開。